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舞谱的意思、舞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舞谱的解释

[dance notation] 对舞蹈作的书面记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舞谱是舞蹈艺术的书面记录形式,指用特定符号、文字或图示系统来记录舞蹈动作、节奏、队形变化及表演细节的规范化文本或图表。其核心功能在于将转瞬即逝的舞蹈动态转化为可保存、可传授、可复现的视觉化信息载体,是舞蹈创作、教学、研究和传承的重要依据。

一、核心释义与功能

  1. 动态记录工具:舞谱如同乐谱之于音乐,通过一套约定的符号系统(如拉班舞谱、贝奈什舞谱等)或图文结合的方式,精确描述舞者的肢体动作(包括方向、力度、轨迹)、空间位移、节奏韵律以及多人舞蹈中的队形调度。这解决了舞蹈“口传身授”传统中易失真、难保存的局限,使舞蹈作品得以跨越时空传播。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89页;《中国舞蹈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舞谱"词条。

  2. 教学与创作蓝本:在专业舞蹈教育中,舞谱是规范训练内容、统一动作标准的教材;对编导而言,它是构思、修改和固定舞蹈作品的创作脚本,确保作品在复排时保持原貌。

    来源:《艺术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3年),"舞蹈记录法"相关释义。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

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熟舞谱为唐代《敦煌舞谱残卷》(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以文字口诀描述动作节奏与衔接。宋代《德寿宫舞谱》则采用更丰富的术语记录手势、步伐。至近现代,西方科学化舞谱体系(如拉班舞谱)的引入,推动了中国舞蹈记录的标准化进程。舞谱的完善不仅提升了舞蹈学科的学术性,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身段谱、民间祭祀舞记录)的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来源: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九章;《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舞谱"条目。

三、现代应用与学术意义

当代舞谱已发展出数字化动态捕捉与符号记录结合的新型态,广泛应用于舞蹈版权保护、跨学科研究(如运动力学分析)及舞蹈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作为舞蹈生态学的核心文献,舞谱的整理与研究对重构舞蹈史、比较民族舞蹈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来源: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网络扩展解释

“舞谱”是对舞蹈动作、队形变化及音乐节奏等进行书面记录的符号系统,主要用于舞蹈的传承与教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形式
    舞谱通过特定符号或文字记录舞蹈的肢体动作、队形变换、音乐节拍等要素。例如,中国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晚唐五代舞谱残卷,使用“据”“摇”“送”等词汇描述动作特征。

  2. 历史背景
    中国是较早使用舞谱的国家之一。敦煌发现的舞谱残卷(约9-10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实物证据,表明古代已形成系统的舞蹈记录方式。

  3. 功能与作用

    • 传承:通过书面记录保存舞蹈动作,避免口传身授的局限性。
    • 教学:提供标准化参考,便于学习者理解复杂动作和节奏配合。
  4. 现代发展
    当代舞谱体系更加多样化,如拉班舞谱(Labanotation)等国际通用符号系统,进一步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全球化传播(需结合权威资料补充,当前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此处为示例性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敦煌舞谱的具体符号含义或不同文化中的舞谱差异,可参考舞蹈史相关文献或专业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驳瑕不揪不睬沧沧常班螭奁喘气黛緑大酒大肉道宫登馂尔雅樊迟稼房产主番更法众飞檐覆餗负薪府佐供过于求光板归队海客乘槎黑刷刷河润槐蚕隳堕江东步兵健武较比赍持经济开发区溘逝狂喉联臂联佩泠毛林钟罗陈面旋年代蜺帱盘究裒聚乾昧轻挑寝穴綦溪芟刈生降蒜果唐许脱尖望远镜王资危羸微意无挠侮物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