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叔的意思、方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叔的解释

周宣王 时贤臣。《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蛮荆 来威。” 郑玄 笺:“ 方叔 先与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蛮荆 ,皆使来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叔"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历史人物称谓 指周宣王时期的贤臣方叔。《诗经·小雅·采芑》记载:"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描述其辅佐周宣王中兴周室、平定四夷的功绩(来源:《诗经译注》,中华书局)。《后汉书·舆服志》注引《毛诗》郑玄笺称其为"卿士",位列三公(来源:《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姓氏与尊称组合 作为复合称谓时,"方"为姓氏,"叔"表行第称谓。汉代《风俗通义》载:"方氏,周大夫方叔之后",表明该姓氏源自周代官职(来源:《中国姓氏大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宗法制度中,"叔"指兄弟排行第三者,后演变为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三、文学象征符号 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能臣典范。南宋陈亮《酌古论》云:"方叔、召虎,宣王之所以中兴也",喻指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材(来源:《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则以"方叔之老"借喻德高望重的辅政老臣(来源:《船山全书》,岳麓书社)。

四、礼制器物代称 《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提及"方叔"为古代礼器"簠"的别称,属祭祀用青铜食器,形制长方有盖(来源:《三礼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此说可见于清代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对商周青铜器的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信息,“方叔”一词的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身份与时代

方叔是西周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年-前782年)的卿士,为周室中兴的核心功臣。他活跃于西周晚期,通过军事征伐稳定边疆,帮助衰落的王朝恢复威望。

二、主要功绩

  1. 军事成就

    • 南征荆楚:率兵车三千辆讨伐楚国,迫使其臣服,《诗经·小雅·采芑》记载此战“克壮其猷”(谋略宏伟)。
    • 北伐玁狁(北方游牧民族):击退侵扰,保卫中原安定。
    • 平定淮夷叛乱:巩固周王朝对东南方的统治。
      (来源:)
  2. 历史评价
    被称为“元老”,与召虎(召穆公)并称“方召”,成为后世名将贤臣的典范。《诗经》多次赞其“显允方叔”(显赫而诚信),三国曹植在《求自试表》中也将其作为忠臣代表。(来源:)

三、封赏与后世影响

周宣王赐其食邑于洛邑(今河南洛阳),部分方氏宗谱尊其为始祖。成语“望隆方叔”即源于其声誉,用于恭贺他人名望崇高。(来源:)

四、其他释义

“方叔”亦为罕见复姓,源自春秋鼓国君主后裔(如汉代方叔无咎),但此姓氏与现代关联较弱。(来源:,注:该网页权威性较低,仅作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史记》等古籍,或参考姓氏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谙版熬月子巴黎和会八子被诏薄利不事边幅不时之需踩田痴骸弛坏麤毛大卫底平渡拔敦默寡言多多许藩盾芳流饭米福飨服职官粉管朗猴头猴脑怀内子焕明狐狢艰晦捷剟计历进舍女壻鸡犬不宁觉得绝调军荫亢奋泪碑两宫柳庄翁马嚼子矛子牧猪奴昵交女花攀谈嵌金牵掌墝埆侵犯勤紧雀罗鹊声簭人十围石油题材通货膨胀筒竹布削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