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仗的意思、兵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仗的解释

[weapon] 旧指兵器

兵仗作坊

详细解释

见“ 兵杖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历史语境及现代释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构词解析

  1. 「兵」:

    甲骨文象形为双手持斧钺,本义指武器(《说文解字》:「兵,械也」),后引申为持械者(士兵)、军事行动等含义。

  2. 「仗」:

    从「丈」声,本义为手持器械(《说文》:「仗,持也」),特指兵器仪仗,如「仪仗」「刀仗」。

    复合词「兵仗」即武器与持械行为的结合,强调兵器实体及武装状态的双重概念。

二、权威词典释义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汉语大词典》:

三、历史文献中的语义演变

  1. 汉代:侧重兵器实体

    《汉书·王莽传》:「闭藏兵仗」,指封存武器库。

  2. 唐代:扩展至军事行动

    杜牧《战论》:「兵仗者,凶器也」,喻指战争本身。

  3. 明清:强化仪仗属性

    《明会典》记载「侍卫兵仗」制度,含礼仪性兵器陈列。

四、现代使用场景

今多用于历史文本、军事研究及成语中,如「兵仗入库」喻止战休兵,凸显其武器实体与武力象征的双重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校订版)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3. 班固《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杜牧《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 万历《明会典》(中华书局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兵仗”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兵仗”指代兵器、武器的总称,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周书》记载贺拔胜去世时“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余卷”,此处“兵仗”即指其随身携带的武器。

  2. 词源与异写
    该词与“兵杖”相通,二者可互换使用,均表示兵器。部分典籍如《博异志》提到“兵仗”还可借代执兵器的人,例如唐代故事中“兵仗等五十馀人”即指携带武器的士兵。

  3. 应用场景

  1. 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兵仗”偶尔用于比喻军队的战斗力或军事规模,但更多保留其古义,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2.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兵器”“武器”,反义词则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构成字“兵”侧重战士或军事,“仗”则与器械相关,组合后强调军事装备属性。

总结来看,“兵仗”是一个兼具实物(兵器)与象征(武力)双重意义的历史词汇,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其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

騃惰安车骨白山市傍晩鲍家诗参迹参校彻鉴陈渎诚切错事旦莫弹子锁倒楣顿尔方古风斤福会鲠涕工具箱轰隆轰隆黄金心字戽斗家徭甲叶解祷镜川精趣蠲烦絶国酹酒凌铄涖职满怀面南背北薿薿钳口挢舌千丈镜轻賫秋风纨扇羣经软舆散车三关三韩纸涩脉沙涨视死若归书劫宿分泝游望臣伪笋无尽财浯溪笔相杖险佞小耳朵嚣譊西方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