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迹的意思、参迹的详细解释
参迹的解释
继迹。犹言步后尘。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於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唐 沉佺期 有《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饮,诗人之通趣也,奈参迹者殊多矣。”
词语分解
- 参的解释 参 (參) ā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媙 )(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探究,领悟:参悟。
- 迹的解释 迹 ì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参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基本释义
-
参与其事;追随其行迹
- 指加入某种活动、事业或效法前人的行为。
- 例证:《后汉书·党锢传序》:“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滂之言曰:‘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然则滂固未为党也,而参迹于党人矣。” (意指范滂本意并非结党,但其行为却卷入了党锢事件中)
- 例证:《宋书·谢灵运传》:“太祖知其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逸,遂有逆志。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追讨禽之,送廷尉治罪。廷尉奏灵运率部众反叛,论正斩刑。上爱其才,欲免官而已。彭城王义康坚执谓不宜恕。诏曰:‘灵运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广州。’其后,秦郡府将宗齐受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乱语,疑非常人,还告郡县,遣兵随齐受掩讨,遂共格战,悉禽付狱。其一人姓赵名钦,山阳县人,云:‘同村薛道双先与灵运共事,道双因同村成国报钦云:“灵运犯事徙广州,给钱令买弓箭刀楯等物,使道双要合乡里健儿于三江口篡之。若得志如意后,功劳是同。”遂合部党要谢不得。’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诏于广州行弃市刑…灵运子凤,坐灵运徙岭南,早卒。” (此例虽未直接出现“参迹”,但上下文显示谢灵运的行为涉及“参与”、“卷入”叛乱活动,其子亦受牵连,可辅助理解“参迹”的“参与其事”义)
-
参照;比照踪迹或事迹
- 指将某人的行为、事迹作为参考或比较的对象。
- 例证:此义项虽在核心辞书中不如第一义项显豁,但可从“参”(参考、参验)与“迹”(事迹、行踪)的本义引申而来。在古籍中,“参”常有“参验”、“参比”之意,“迹”指事迹、行踪,故“参迹”可理解为参照前人的事迹或行踪。例如,在品评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可能会说某人“参迹古人”。
二、补充说明
- 使用场景:“参迹”多用于历史叙事或评论中,描述人物参与重大事件或效法前人行为,带有一定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
- 现代应用:在现代汉语中,“参迹”已非常罕见,其含义通常被更常用的词语如“参与”、“追随”、“效法”、“参照”等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进行特定文体创作时仍需了解。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参迹”有收录和释义,主要指向“参与其事”的含义。 (可查询权威在线版本或实体书)
-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作为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的大型辞书,对“参迹”的源流和古义有详细考释。 (可查询权威在线版本或实体书)
- 《后汉书》 (范晔):提供了“参迹”在史书中的典型用例。
- 《宋书》 (沈约):其相关传记提供了理解“参与其事”这一含义的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参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继迹”,即“步后尘”之意,多用于形容追随前人的行为或成就。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参”在此处意为“加入、参与”,“迹”指“足迹、痕迹”,组合后引申为“跟随前人足迹”,即效仿或继承前人的道路。
-
语境延伸
常带有谦逊或自嘲色彩,表达自身成就不及前人,如汉蔡邕《释诲》中“仆不能参迹于若人”,即自谦无法与前人比肩。
二、历史用例
-
汉代文献
蔡邕在《释诲》中以“参迹”表达对贤者的仰慕,体现该词早期的谦逊用法。
-
唐代诗歌
沈佺期在《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中,用“参迹”赞颂对方继承前贤功业,扩展了词的褒义语境。
-
清代评论
宋大樽《茗香诗论》提到“奈参迹者殊多矣”,暗指效仿者虽多但难超越前人,隐含批判性。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赏析,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如需引用,建议标注出处以避免歧义。
参考来源:综合、6、8等释义及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宝玉城陵山成堂沉疴难起车照尺二冲撞抽抽趔趔道场山地洞笃疾迩英殿凡戎车飞身逛荡故套赫炽壑谷和声贺慰慌慌张张恚骂火虬钾肥骄妾嘉享枷杖解饱借镜纪録浄居客遇懔忧理义名数墓铭木诎旁边人辟门凭陵戎曼杉松烧刀子唼唼水柱説例输气诉休调脣铁斗子外祭蔿国香辅乡魂乡议鞋帽鞋扇希腊悲剧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