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齎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全诗写得情真意切,感动得鬼亦能唱。后因以“鲍家诗”代称 鲍照 《代蒿里行》。 唐 李贺 《秋来》诗:“秋坟鬼唱 鲍 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姚燮 集注引 钱饮光 曰:“ 鲍 家诗指 明远 《蒿里行》,如诗到情真之处,鬼亦能唱。” 宋 梅尧臣 《呈刁经臣》诗:“常观 鲍 家诗,心慕已不浅。” 清 谭嗣同 《残魂曲》:“君不见深林哀唱 鲍 家诗,晓来魂气迷江树。”亦称“ 鲍家句 ”。 清 孙枝蔚 《哭方尔止》诗之一:“下船旋即上丧车,指点铭旌半老渔。有鬼能唱 鲍 家句,何人可付 蔡邕 书?”
“鲍家诗”是一个文学典故,其含义和来源可归纳如下:
基本含义
该词特指南朝宋诗人鲍照的《代蒿里行》。诗中“赍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等句情感深沉,传说其真挚到“感动鬼魂能吟唱”,因此后人以“鲍家诗”代指这首作品。
文学引用与延伸
唐代李贺在《秋来》中写道:“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借鲍照诗中的哀怨意象,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清代谭嗣同《残魂曲》等作品也沿用此典,强化了其与悲怆、鬼魅氛围的关联。
其他说法辨析
有少数资料(如)提到“鲍家诗”形容口才出众者,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主流观点仍以代指鲍照原作为准。
建议:若需深入理解,可结合鲍照《代蒿里行》原文及李贺相关诗句分析其情感表达与文学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