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约的意思、林泉约的详细解释
林泉约的解释
谓退隐之约。 宋 徐铉 《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怀恩未遂林泉约,窃位空慙组綬悬。”
词语分解
- 林的解释 林 í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林泉约”是一个具有浓厚古典文学意蕴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以表达归隐山林、寄情自然的志向或约定。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 字面本义与意象组合
- 林泉: 由“林”与“泉”两个自然意象组合而成。
- 林: 指山林、树林,象征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
- 泉: 指泉水、溪流,象征清澈、灵动与生机。
- 二者结合,“林泉”泛指风景清幽、远离世俗喧嚣的自然山水之境,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栖居之所。其意境常包含清幽、闲适、超脱、生机盎然等特点。
- 约: 指约定、誓约、心愿、期许。
- 在此语境下,“约”并非指具体的契约,而是表达一种内心的向往、承诺或人生目标。
二、 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林泉约”的整体含义,是指归隐山林、寄情泉石的心愿或约定。它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 隐逸思想的体现: 直接关联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它表达了厌倦官场倾轧、世俗纷扰,向往在自然山水中寻求心灵安宁、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这源于道家“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 高洁情操的象征: 选择“林泉”而非“庙堂”,常被视为一种不慕荣利、淡泊名利、保持高洁品格的行为。“林泉约”因而成为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的象征。
- 审美情趣的寄托: “林泉”本身代表着一种清雅、幽静、充满生机的自然美。缔结“林泉约”,也意味着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热爱与追求,是文人雅士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 人生归宿的期许: 它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归宿或晚年生活的愿景,表达了希望最终能摆脱俗务,在自然中获得身心安顿的愿望。
三、 文学应用与典故
“林泉约”及其相关表达(如“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归隐林泉”、“有林泉之志”)常见于古典诗词、散文、笔记小说中:
- 谢灵运与山水诗: 虽非直接创造“林泉约”一词,但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开创者,其大量描绘林泉之美的诗篇(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后世文人向往林泉提供了审美典范和情感基础。其生平经历也体现了仕隐矛盾。
-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 白居易提出“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中隐》),虽未直接说“林泉约”,但其寻求仕隐平衡的思想,以及对“丘樊”(即林泉)作为理想归宿的描绘,深刻影响了后世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他在《草堂记》等文中对庐山草堂生活的描述,正是实践其林泉之志的写照。
- 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虽未直言“林泉约”,但“山水之乐”的核心精神与“林泉约”追求的寄情自然、忘却尘俗完全一致。此文是表达士大夫林泉情怀的典范之作。
- 苏轼的向往与实践: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多次表达对归隐林泉的渴望。如《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中“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虽用谢安典故,但“雅志”即包含归隐之志。其贬谪黄州时筑“雪堂”,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晚年欲定居阳羡(宜兴),都体现了他对实践“林泉约”的努力。
- 具体诗词用例:
- 宋·晁端礼《满庭芳》:“幽居。谁似我,渔蓑钓艇,林泉约俱。”
- 宋·李曾伯《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公余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 (虽未直接出现,但“公余”活动常指向林泉之趣)。
- 元·张可久散曲中也常流露归隐林泉之思。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林泉”词条有详细释义,明确其“山林与泉石”的本义及“指隐居之地”的引申义。这是汉语词汇解释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
- 《辞源》(商务印书馆): 同样收录“林泉”词条,解释其含义及在隐逸文化中的应用。
- 《晋书·谢灵运传》: 记载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其行为是早期士大夫实践林泉之志的典型。
- 白居易《草堂记》、《中隐》等诗文: 直接反映了唐代士大夫对林泉生活的向往和“中隐”哲学,是理解“林泉约”思想内涵的一手文献。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作为经典古文,生动诠释了士大夫在公务之余(或贬谪期间)寄情山水、享受林泉之乐的情怀。
- 苏轼相关诗词文赋(如《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游金山寺》、《赤壁赋》等)及生平史料: 提供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和实践“林泉约”的丰富实例和复杂心态。
“林泉约”凝练地概括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归隐自然山水、追求心灵自由与高洁情操的深切向往和人生期许。它不仅是字面上对山林泉石的喜爱,更承载着深厚的隐逸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是理解古典文学和士人心态的重要关键词。其核心在于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的永恒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林泉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lín quán yuē
- 释义:指退隐山林的约定,表达对归隐自然、远离世俗生活的向往。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常与文人的隐逸情怀相关。
出处与例句
出自宋代徐铉的《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怀恩未遂林泉约,窃位空惭组绶悬。”
诗句中“林泉约”暗含未能实现归隐之志的遗憾,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心态。
延伸解析
- 文化意象:
“林泉”象征自然山水,代表清净避世;“约”则体现一种承诺或理想。合起来既指具体的归隐计划,也隐喻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 使用场景:
多用于诗词或文雅语境中,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自嘲未能摆脱世俗牵绊的矛盾心境。
注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形容“山林清幽之景”,但此解释与主流文献记载不符,可能为误读,建议以“退隐之约”为核心释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的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並行不悖采香泾嘲叱车航稠涎辞头蹉蹋殚虚点题帝座冬服断灭督辕福生于微贯头杭筏函谷关黑藻红白喜事环深花束见话街禁介卿儆懔金图书金叶瘠弃技养朗爽老幺藟散论体儸惹率怀麋畯碰硬峤道气沮泣哭热地蚰蜒日光色目上覆失词试看食料事状顺详司天台四至八道损绌殄坠脱産挖腰包鲜卑献楚镶嵌枭阳歗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