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害的意思、畏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害的解释

谓畏忌其害己。《战国策·赵策二》:“且 秦 之所畏害於天下者,莫如 赵 。” 鲍彪 注:“言 秦 於天下,独畏 赵 害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畏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解释综合分析:

  1. 核心词义
    根据《战国策·赵策二》的记载及鲍彪注,“畏害”指因担心对方可能加害自己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即“畏忌其害己”。例如原文提到秦国对赵国的忌惮:“且秦之所畏害於天下者,莫如赵”,说明秦国将赵国视为最可能威胁自身利益的对手。

  2. 构词解析

    • “畏”:既有“畏惧”之意,也含“敬服”的引申义(如“后生可畏”)。
    • “害”:此处特指“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而非泛指危险。
  3. 与现代用法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害怕受伤害”更接近普通心理描述,而“畏害”在古代多用于政治、军事语境,强调对潜在敌对势力威胁的警惕。

  4. 应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古籍中描述诸侯国关系、权谋斗争等场景,如《战国策》中纵横家对各国形势的分析。

“畏害”是古汉语中表达“因忌惮他人加害而产生畏惧”的专有词汇,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不宜直接等同于现代汉语的“害怕受伤”。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畏害

《畏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畏”和“害”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

《畏害》的部首是“百”(bǎi)。

拆分笔画:

《畏害》的笔画总共有10画。

来源:

《畏害》是由古代汉语形成的词语,来源于汉代文学家刘向所著《列仙传》中的一句话:“畏害老人。”

繁体写法:

《畏害》的繁体写法为「畏害」。

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畏害的写法为「畏害」。

例句:

1. 孩子对陌生人常常感到畏害。

2. 他因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意外事故而对汽车产生了畏害心理。

3. 此地猛兽出没,人们对进入该区域畏害心理很强。

组词:

畏怯、害怕、忌惮、畏缩、畏难。

近义词:

害怕、恐惧、担心、惊慌。

反义词:

勇敢、大胆、无畏、逞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