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并悉的意思、并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并悉的解释

全部;全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沭水》:“其城三重,并悉崇峻。” 唐 张鷟 《游仙窟》:“药草俱尝遍,并悉不相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并悉"是一个相对少用且带有文言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全都知道”、“完全知晓”。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与合成:

    • 并: 本义为合并、一起。在此语境中作副词,表示“全部”、“一齐”、“都”的意思,强调范围的总括。
    • 悉: 本义为详尽、全部。作动词时,意为“知道”、“了解”。
    • 合成义: “并”修饰“悉”,即“全都知道”、“完全了解”。
  2. 词义解释:

    • “并悉”表示对所述情况、信息或事物达到了完全、无遗漏的知晓状态。 它强调知晓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 常用于陈述句,说明主语(人或机构)对某件事情或某些信息的掌握程度。例如:“此事内情,吾已并悉”(这件事的内情,我已经完全知道了)。
  3. 用法与语境:

    • 书面语/文言色彩: “并悉”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极少使用,更常见于书面语、公文、信函(尤其是旧式书信或正式通知)或仿古语境中。
    • 正式性: 带有一定的正式和庄重意味。
    • 常见搭配: 常出现在“业已并悉”、“均已并悉”、“收悉并悉”等表达中,表示“已经全部知晓”。在通知或函件结尾,有时会用“希并悉”或“请并悉”,意为“希望(你们)全都知晓”或“请(你们)全都知晓”。
  4. 近义词辨析:

    • 皆知: 大家都知道。强调知晓的普遍性(很多人知道),而非个体知晓的全面性。
    • 尽知: 完全知道。与“并悉”意思非常接近,但“尽知”更侧重个体知晓的彻底性,“并悉”则更强调知晓范围的无遗漏(所有方面/所有信息)。
    • 详知: 详细知道。强调知晓的深度和细节,与“并悉”强调的广度(全部)略有不同。
    • 通晓: 透彻地了解(某领域知识)。强调对复杂事物的精通,范围通常比“并悉”所指的具体信息更广。
    • 了解/知道: 现代常用词,语义范围较广,不如“并悉”强调知晓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5. 现代使用建议:

    • 在现代汉语中,除非追求特定的文言或正式效果,否则更常用“全部知晓”、“完全了解”、“均已获悉”、“尽知”等表达来代替“并悉”。
    • 在需要体现庄重或正式文风的书面通知、公告或特定文书中,仍可能见到“并悉”的使用。

“并悉”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意为“全都知道”、“完全知晓”。它强调对所述内容达到了全面、无遗漏的了解程度,常用于正式书面语体,如公文、信函或通知中,表达信息的接收方已完全掌握相关情况。在现代日常交流中,其使用频率较低,多被更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并悉”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词义、来源、用法等维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并悉”读作bìng xī,意为“全部;全都”,强调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全性。例如:

  1. 描述事物整体状态:

    “其城三重,并悉崇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指城池的三重结构全部高峻。

  2. 表达完全涵盖:

    “药草俱尝遍,并悉不相宜。”(唐·张鷟《游仙窟》)
    指尝试了所有药草,但全都不合适。


二、结构与来源


三、用法与场景

  1. 语境特点:
    • 多用于文言或正式书面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
    • 强调客观描述,如地理、事物属性等(例:城池、药效)。
  2. 注意误区:
    部分资料提到“并悉”表示“完全了解”,实为对“悉”字单独含义的引申,并非该词的主流用法。

四、近义词对比

词语 含义 使用场景
并悉 全部(客观) 文言、正式描述
都(通用) 口语与书面通用
全、都(强调) 文言、强调动作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原文(来源:、6)。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成钢饱餍北韵瑸晖擦床猜阻除涤翠涛存庇蹉跎自误大事不糊涂动刑蹲点仿写幞被附俗果然如此寒鴈皇庄猾竖键垫假息嘉训假葬解駮旌褒金天氏进贤达能涓吉口齿生香阑夕凌蹈罗池旅窜满实明世木栅闹虚拍板成交攀枝花市配称平鬲谦慎签帙清强寝苫枕戈烧地生拽活拖时要死有余责算缗天牧天廕提线抠通吊限局献曝之忱缬文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