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军旗。谓息兵罢战。《晋书·王鉴传》:“卷甲韜旗,广农桑之务,播愷悌之惠,除烦苛之赋。”
“韬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韬旗”指收藏军旗,引申为息兵罢战的意思。其中“韬”有隐藏、收敛之意(如“韬光养晦”),“旗”代指军旗,合起来表示通过收起军旗来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王鉴传》:“卷甲韬旗,广农桑之务,播恺悌之惠,除烦苛之赋。” 此句通过“韬旗”强调停止战争、转向民生治理的治国策略。
构成分析
扩展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晋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注解。
韬旗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分别是「韬」和「旗」。它的意思指的是以谋略和智慧为主导的旗帜或旗帜下的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战略、计划和领导方面具有出色表现的情况。
「韬旗」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别是「韬」和「旗」。
「韬」是一个由「革」和「刀」组成的字,它的部首是「韦」,共包含13个笔画。
「旗」是一个由「方」和「巾」组成的字,它的部首是「方」,共包含5个笔画。
「韬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句话中的「立于不败之地」被解释为站在高地上飘扬的旗帜,象征着智者谋略胜于力量。
「韬旗」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韜旗」。
在古代,「韬旗」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稍有不同。古时的写法是「鞀旗」。其中,「鞀」的字形与「韬」相似,但在右侧有一点状的附加画。
1. 那个团队在战略部署上真是聪明过人,他们真是韬旗之才。
2. 这个组织的领导者真是一面韬旗,他们总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组词:韬略、韬晦、大旗、红旗、军旗。
近义词:谋略、计策、智慧。
反义词:力量、武勇、冲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