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菲的意思、葑菲的详细解释
葑菲的解释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6*体。”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根恶时并弃其叶。”蔓菁,即芜菁。芜菁与葍皆属普通菜蔬。叶与根皆可食。但其根有时略带苦味,人们有因其苦而弃之。后因以“葑菲”用为鄙陋之人或有一德可取之谦辞。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 宋 陈亮 《又与勾熙载提举书》:“岂郎中欲纳一世之才,高高下下,不使丝髮遗弃,亦欲忘其下6*体而采其葑菲乎!此意高矣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一日,年长者来,谓 刘 曰:‘舍妹与君有缘,愿无弃葑菲。’”
词语分解
- 葑的解释 葑 ē 古书上指“蔓菁”、“芜菁”:葑菲(“葑”、“菲”都是菜名,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用“葑菲之采”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菲的解释 菲 ē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菲菲,芳菲。 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无色有光泽的结晶,可制染料、炸6*药等。 菲 ě 微,薄:菲才。菲仪。菲酌。菲薄。 古代指芜菁一类的植物,花紫红色,可作菜用。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葑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葑菲"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其含义可从字面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核心承载着一种自谦的意味:
一、字面本义:指两种普通蔬菜
- 葑: 古代指芜菁(俗称大头菜)、蔓菁或菘菜(白菜类蔬菜)的统称。它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叶子也可食用,在古代是常见的普通菜蔬。
- 菲: 古代指萝卜一类的蔬菜。也是一种常见的、平凡的根茎类植物。
- 因此,“葑菲”字面意思就是芜菁和萝卜这类普通、不值钱的蔬菜。
二、引申义与核心典故:自谦之词
“葑菲”的深层含义和常用义,主要源于《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名句: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采摘芜菁和萝卜,难道就不取它们的根茎吗?)
- 典故背景: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哀怨。她以“葑菲”自比,质问丈夫:采摘葑菲时,人们尚且不会因为其叶子(上体)不好看而舍弃其可食用的根茎(下体,即有价值的部分)。言下之意是,你怎么能因为我的容颜衰老或小缺点,就抛弃我这个曾经与你共患难、有内在价值的人呢?
- 引申含义: 由此,“葑菲”一词被赋予了特定的引申义:
- 谦辞: 说话者用“葑菲”谦称自己或自己的浅见、微才。意思是自己像葑菲一样平凡、鄙陋,希望对方不要嫌弃,能够从中选取(采纳)有价值的部分(“下体”)。
- 期望采纳: 常用于请别人不弃鄙陋、有所采纳的语境中。常与“不弃”、“见采”、“下体”等词连用,构成“葑菲之采”、“不遗葑菲”、“葑菲不弃”等表达。
三、现代用法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葑菲”主要用作谦辞,常见于书面语或较文雅的场合:
- 用于自身: 谦称自己的意见、作品、才能等微不足道,希望对方不嫌弃并予以考虑或采纳。
- 用于对方: 表示希望对方不嫌弃(自己的浅陋而加以采纳)。
引用参考来源:
- 《诗经·邶风·谷风》: 这是“葑菲”一词文化内涵和引申义的原始出处。该诗收录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可参考权威版本如中华书局出版的《毛诗正义》或《十三经注疏》本。
- 《汉语大词典》: 作为当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汉语大词典》对“葑菲”的词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词源(引《诗经》为证)及用法有详细、准确的收录和解释。
- 《辞源》 (修订本):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注重探求词的本源,对“葑菲”的解释会着重其古典出处(《诗经》)和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是理解该词历史语义的重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专攻古代汉语词汇,对“葑菲”的解释会结合其在古籍中的用例,清晰阐明其作为谦辞的用法和来源典故。
-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商务印书馆): 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代表,其对“葑菲”的释义侧重于其现代仍在使用的引申义,即作为谦辞的含义,反映了该词在现代语言中的生命力。
通过以上经典文献和权威辞书的解释,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葑菲”一词从具体植物到抽象谦辞的语义演变及其在汉语中的规范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葑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含义
“葑”指芜菁(又名蔓菁),属十字花科,根茎可食;而“菲”则指土瓜(或葍菜),也是一种根茎类野菜。两者均为古代常见蔬菜,叶与根均可食用,但根部偶带苦味。
二、典故出处
源自《诗经·邶风·谷风》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意为采摘葑、菲时,不应因根部苦涩而丢弃茎叶。郑玄注疏强调“不可因根恶弃叶”,引申出对事物需全面看待的哲理。
三、比喻意义
- 谦辞用法
用于自谦表示“虽鄙陋却有一德可取”,如请求他人采纳建议时称“葑菲之采”。
- 处世启示
比喻待人接物应包容缺点、取其所长,如成语“不遗葑菲”即倡导不因局部缺陷否定整体价值。
- 情感象征
古代诗文(如鲍照《绍古辞》)借“葑菲”喻指忠孝品质或夫妻相处之道,强调不因外在变化舍弃内在德行。
四、现代应用
多用于书面谦辞或文学表达,例如:“拙见虽浅,尚祈葑菲之采。”体现中华文化中自谦与包容的传统思维。
如需了解具体诗文引用或成语典故细节,可查阅《诗经》注本或《汉语成语大词典》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站包子惭色层楼插口长往朝岚成规陋习成袭愁窘樗栎丹术道德腊到临点见妨碍反作用飞镖钩弋狗彘刮剌剌桂布华首胡伦课忽睨火炭子驾鹤胶布基调节短韵长解驾桕油絶裾絶险开房间寥翘理人卖手卖嘴料舌面称免归男中音蹒跚辔头披荡皮灯球披緜磬管甚设澌亡铁蹄外耳完妥无量劫宪恩祥泰祥炎小来小去效玺希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