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箨龙的意思、箨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箨龙的解释

竹笋的异名。 唐 卢仝 《寄男抱孙》诗:“籜龙正称寃,莫杀入汝口。” 宋 苏辙 《喜雨》诗:“时向林间数新竹,籜龙腾上欲迎秋。” 明 李东阳 《谢原博惠笋迭前韵》:“池凤羽毛应比秀,籜龙鳞甲漫成堆。”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籜龙昨夜叫秋空,似怨道天寒如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箨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语境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本义
    “箨龙”是竹笋的别称,源自“箨”(tuò)指竹皮或笋壳,“龙”则取其生长时脱壳而出的动态,比喻竹笋如龙般破土而出的形象。

  2. 出处与文学引用

    • 唐代卢仝《寄男抱孙》:“籜龙正称寃,莫杀入汝口。”此处以“箨龙”代指竹笋,强调其鲜活的生命力。
    • 宋代苏辙《喜雨》中“籜龙腾上欲迎秋”则用其描绘竹笋在雨后快速生长的姿态,赋予自然景象以诗意。
  3. 综合释义
    该词通过比喻手法,将竹笋外壳层层剥落的过程与“龙”的形态结合,既体现竹笋的生长特征,又蕴含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的生命力与力量感。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箨龙

箨龙(tuò l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箨”和“龙”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箨”字的部首是“⺮”,总共有11个笔画;“龙”字的部首是“⺶”,总共有16个笔画。

来源

“箨龙”是由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箨龙是一种想象中的神兽,形状像龙,全身覆盖着竹箨,据传住在深山之中,是一种祥瑞的存在。

繁体

在繁体字中,箨龙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箨龙的字形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上来说,仍然是由“箨”和“龙”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传说中,箨龙会保护这片深山,并赐福于山脉周围的村民。

2. 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箨龙这一神兽形象。

组词

箨竹、箨笋

近义词

龙、神兽、瑞兽

反义词

平凡、普通、庸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