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死者的名册。语本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録。”《南史·柳津传》:“人或劝之聚书, 津 曰:‘吾常请道士上章驱鬼,安用此鬼名邪!’”此憎称书。 明 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阮元瑜集》:“乃诸子长逝, 元瑜 最先,遗文鬼名,抚手痛悒。”
“鬼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文献来源:
本义指死者的名册
源自三国时期曹丕的《与吴质书》:“观其姓名,已为鬼録”(意为整理逝者遗作时,发现他们的名字已归于鬼的名册)。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南史·柳津传》提到“鬼名”被憎称为书,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也沿用此意。
“鬼”字的延伸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曹丕《与吴质书》及《南史》相关段落。
《鬼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指的是取的贬义或讽刺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鬼名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表达对其身份或待遇的不满或讽刺。
鬼名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鬼(gui3)和名(ming2)。其中,鬼部由两笔构成,名部由四笔构成。
鬼名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模糊,无法具体追溯到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可能是在民间口语中形成并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汇。
《鬼名》的繁体字为「鬼名」。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鬼名」的古体字可能是「鬼名」。
1. 他的鬼名是“三无”:无能、无德、无用。
2. 别叫我那个鬼名,我换了一个新名字。
鬼名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鬼名片
2. 鬼名诗
3. 鬼名调
类似的词语有:讽刺名、恶名、嘲讽名。
与鬼名相反意义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