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朴厚的意思、朴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朴厚的解释

[****** and loyal] 质朴诚厚

为人朴厚

详细解释

朴质厚道。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 宾王 淹中 故俗,体朴厚之弘规; 稷下 遗甿,陶礼义之餘化。”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伏以閤下朴厚清明,讜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於朝廷而博见於天下。”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只见她也只有十三四岁光景,脸色很黑,衣服也极其褴褛,但是另有一种朴厚可爱的态度。”


朴实厚道。 唐 韩愈 《冬荐宫殷侑状》:“﹝ 殷侑 ﹞久从使幕,亮直著名,朴厚端方,少见伦比。” 宋 梅尧臣 《送谢师厚太傅通判汾州》诗:“ 晋 人朴厚自寡讼,软炊玉粒河鳞鲜。”《明史·唐枢传》:“从来发摘告訐之事,原不必出之敦良朴厚之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朴厚是汉语形容词,由“朴”与“厚”两个语素复合而成,核心含义指质朴敦厚、淳朴实在,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事物的特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朴”的本义

    指未经雕琢的原木,引申为天然去雕饰、真实不浮华 的特质。《说文解字》释“朴”为“木素”,即木材的本真状态。

  2. “厚”的本义

    指物体上下距离大(与“薄”相对),引申为待人诚恳、宽容大度。《古代汉语词典》注“厚”含“忠厚”“宽厚”之义。

  3. 复合义

    “朴厚”融合二者,强调内在的淳朴与外在的厚道相统一,如《汉语大词典》释义:“质朴敦厚;不矫饰。”


二、典型用法

  1. 形容人的品格

    指人性格真诚坦率、不虚伪做作。

    例:他为人朴厚,从不计较得失。(《现代汉语词典》用例)

  2. 形容事物特质

    指风格或质地朴素而厚重,如文学作品的“朴厚文风”、工艺品的“朴厚质感”。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文化内涵

“朴厚”承载儒家“仁厚”与道家“返璞”思想,如《道德经》倡“见素抱朴”,《论语》称“厚德载物”,二者融合为中华文化推崇的内外兼修之美德。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朴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质或性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构成

基本解释

指人性格朴实厚道,待人真诚、不虚伪。例如:

使用场景

  1. 品德评价:常用于赞美他人真诚、谦逊的品格,如“他朴厚的性格赢得了信任”。
  2. 文学描写:古籍中多用于刻画人物,如唐代骆宾王曾用“体朴厚之弘规”形容敦厚民风。
  3. 日常交际:适用于形容亲友或同事待人友善、不浮夸的特质。

古籍例证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上兖州刺史启》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鳌鱼白门帮补包蕴本枝炒勺称袭丑祸厨饎出何典记厨具词形點點调阳斗篷杜陵遗老房窝发青枫子鬼高棉族勾魂摄魄乖中龟隂田汉阴老父画生儿姜齐交辉解结积涝紧跟扃鼏剧恶科斗文字匡邪窾言老稚僚列辽卓吏部六识啰巷拽街没食子酸頖宫潘舆起叩润镬觞窦沈香色豕交庶女告天丝籰他杀铁心铁意挖空心思王气畏日我醉欲眠下回分解襄野霄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