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法度、制度。《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爰及末叶,闇君荒主,不崇先王之令轨,不纳正士之直言,以遂其情志,恬忽变戒,未有不寻践祸难,至於颠覆者也。”《魏书·张白泽传》:“伏惟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斯乃不易之令轨,百王之通式。”《旧唐书·于志宁传》:“伏愿遵 高宗 之令轨,略 孝文 之权制,国家於法无亏,公主情礼得毕。”
“令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中有较为统一的解释,具体如下:
基本含义
“令轨”指良好的法度或制度。其中,“令”有“美好、善”之意(如“令名”“令德”),“轨”则指规则、法度(如“轨范”“轨制”),组合后强调符合规范且优良的社会或政治制度。
古籍中的用例
现代用法
该词多用于强调法治或制度建设的语境。例如:“法治需要良好的法令轨制(即‘令轨’)作为基础,并确保其被普遍遵守。”。
“令轨”属于书面用语,日常使用较少,但在讨论历史、法律或制度时,可用来形容典范性的规范体系。需注意避免与“轨道”等物理概念混淆,其核心始终围绕制度层面的优良性。
令轨(lìng guǐ)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命令或指示行为的轨迹或路径。
令轨的部首是人(rén),由人字旁的两点构成,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
令轨的总笔画数是16画,其中令字是9画,轨字是7画。
令轨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词。令字的意思是命令或者使命,轨字的意思是轨迹或路径。组合在一起后,表示命令下达的路径或规则。
令轨的繁体字为「令軌」。
在古代,令轨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基本上,令轨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字形可能会有些微小的差异。
1. 领导下达了一道严肃的令轨,要求全体员工按时完成任务。
2.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令轨来规范项目开发流程。
3. 航空管制员根据令轨指导飞机的起降和航线。
令行禁止、令人敬畏、轨迹、轨道、轨范
命令、规定、指令、指示
自由、放任、不拘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