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公香的意思、令公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公香的解释

见“ 令君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公香"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固定词组,其核心含义并非指具体的香料,而是比喻德高望重之人的德行风范对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熏陶。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

详细解释:

  1. 典故来源与核心人物:

    • 该典故源于东汉末年名臣荀彧(字文若)。荀彧官至尚书令,故被尊称为“令公”。据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唐代徐坚等编纂的《初学记》卷十一引《襄阳记》也有类似记载:“刘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 这些记载描述荀彧身上带有香气,以至于他坐过的地方,香气三日不散。这里的“香”最初可能指他实际使用的香料(如熏香),但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
  2. 词义引申与象征意义:

    • 荀彧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以品德高尚、才识卓绝、忠于汉室著称,被誉为“王佐之才”。因此,“令公香”中的“香”很快超越了其物理属性,被赋予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 象征德行芬芳: “香”被用来比喻荀彧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操守如同香气般美好、令人敬仰。正如《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所释:“后多以‘令公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 象征深远影响: “坐处三日香”的形象描述,生动地比喻了荀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深刻影响与熏陶,如同香气般持久不散。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令人如沐春风。
  3. 后世运用与文化内涵:

    • “令公香”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用以赞美位高权重、德高望重者的风范及其对他人或后辈的教化之功。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中写道:“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后人多以“令公香”典故来解读此诗中“老凤声”所代表的父辈(韩瞻,时任尚书省某部郎中,亦可尊称“令公”)对子辈(韩偓)的熏陶影响。
    • 这个词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高度重视,强调真正的领袖或贤者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其德行能如香气般感化、滋养他人。

“令公香”源自东汉荀彧的典故,字面指其坐处留香,深层含义则比喻位高德劭者的崇高品德、风范及其对他人产生的持久而美好的熏陶与影响。它超越了具体的嗅觉感受,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赞美德行芬芳、泽被后人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令公香”是一个与历史典故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令公香”是“令君香”的同义词,主要用于形容高雅人士的风采或遗留的香气。该词源自东汉末年的名臣荀彧,因其曾任尚书令,人称“荀令君”,故得名。

2.典故出处

3.文学引用

该典故在诗词中常被化用,例如:

4.词义延伸

后世“令公香”既可指具体的香气残留(如“三日香气不歇”),也可抽象比喻文人雅士的品格风范。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中将“令公香”与“令君香”混用,实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需要注意的是,“令公”一词在唐代后多指中书令(如郭子仪称“郭令公”),但“令公香”仍沿用荀彧的典故,未指向其他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板花般旋薄躯北斗宾职布天盖地采畿除月疵瘕导源大有径庭垫昏调温定音敌与剁肉反供風息沽泊黑蛟后素贿卖绞急吉典赍粮藉寇静镇攫啮巨著开箱倒笼慷慨输将康泰空峒空门友匡坐老况令疵廪锡鸾牋露吐马回子谩好蛮鼍譬况黔南启词青云客却敌冠嚷聒揉制散解赏客社燕爽笏谈情説爱逃富天生天化徒从酡酥威凤宵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