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坐的意思、匡坐的详细解释
匡坐的解释
正坐。《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弦。”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匡,正也。”《南史·王思远传》:“ 王思远 终日匡坐,不妄言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既相见已,匡坐高谈。” 清 曹溶 《答顾宁人》诗:“艰辛戈戟间,匡坐説苍昊。”
词语分解
- 匡的解释 匡 ā 纠正;匡正。匡谬。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古同“筐”。 姓。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
- 坐的解释 坐 ò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乘,搭:坐车。坐船。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
网络扩展解释
“匡坐”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正坐、端坐,通常用于形容姿态庄重、不偏不倚的坐姿,并隐含端正严肃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匡”本义为纠正、端正(),如《庄子·让王》中“匡坐而弦”的“匡”即指正坐,强调身体姿态的端正;后延伸为形容人举止严肃,如《南史·王思远传》提到“终日匡坐,不妄言笑”()。
- 现代解释:指人保持正直的坐姿,亦比喻坚守原则、不为外界动摇的态度()。
2.词源与古籍用例
- 《庄子·让王》:“原宪匡坐而弦”,描述隐士原宪在简陋环境中仍正坐弹琴,体现其安贫乐道的精神(、)。
- 李白诗句:“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以“匡坐”刻画沉思时庄重的姿态()。
3.使用场景
- 日常生活:可用于形容人坐姿端正,如“他匡坐于书桌前,专注阅读”。
- 文学表达:多用于强调人物品格或严肃情境,如“面对非议,他匡坐如钟,不为所动”()。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端坐、正襟危坐。
- 反义词:箕踞(随意坐)、歪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扩展比喻义,可参考《庄子》《南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匡坐
匡坐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匡”和“坐”。
部首和笔画
“匡”字的部首是“匚”,属于上下左右类部首,它总共有4个笔画。
“坐”字的部首是“土”,属于土水类部首,它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
“匡坐”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在古代宴会上,坐位是有等级之分的,坐在中央位置被称为“匡坐”,意味着地位崇高、重要。
繁体
“匡坐”的繁体字是「匡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匡坐”在古代的写法为「匡」字的下方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在其中写上「干」字,表示坐在正中央的意义。
例句
1. 在宴会上,主人匡坐于中央,象征着他的地位高于众人。
2. 团队会议上,领导坐在匡坐位置上,展示了他的权威。
组词
匡正、匡助、坐席、坐标、坐镇
近义词
中央、正中、主位
反义词
边缘、次位、旁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