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日夜。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专诚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鑊之在侧也。”
“宵夙”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宵”和“夙”两个单字组成,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指“日夜”,即昼夜不停或早晚不息的状态,表示时间的连续性与持续性。
语境延伸: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描述勤勉、敬畏的态度,如《抱朴子·臣节》中“宵夙虔竦”一句,比喻日夜保持恭敬与警惕。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臣节》:“专诚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鑊之在侧也。”
此处通过比喻(如“汤鑊在侧”)强调对职责的敬畏与日夜不懈的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抱朴子》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宵夙》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宵早"。宵指夜晚,夙指早晨,合在一起表示从夜晚到早晨的时间段。
《宵夙》这个词由宀部和夙部组成。宀部表示屋顶,夙部则是一个独体字。宀部在宵夙字中表示居住的地方;夙部用于表示音早,也表示时间的早晨。
《宵夙》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作为形容词。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
《宵夙》的繁体字为「宵夙」,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而古汉字中《宵夙》的写法是: 宵:宀、酉、示 夙:天、攵、子、夕
1. 他在宵夙之间埋头苦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宿舍的宵夙有很多琐事需要处理,所以我一直很忙碌。
3. 学校的图书馆从早晨到晚上开放,能满足学生在宵夙学习的需要。
宵夙组词举例:宵禁(夜间限制行动)、宵小(夜晚的小孩)、夙愿(早年的愿望)。
宵夜、夜晚、午夜。
晨昏、白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