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畿的意思、采畿的详细解释
采畿的解释
亦作“ 采圻 ”。古代“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 郑玄 注:“畿,犹限也。” 贾公彦 疏:“采者,采取美物以共天子。”《国语·周语上》“侯衞宾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自侯圻至衞圻,其间凡五圻(侯、甸、男、采、衞)……男圻之外曰采圻。”参见“ 九畿 ”。
词语分解
- 采的解释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选取,搜集,开发,利用: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伐。采购。采掘。采写。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样子。 古代指官
- 畿的解释 畿 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畿辇。京畿。 门限,门槛。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采畿”是古代中国周代“九畿”制度中的地理划分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读音:cǎi jī(注音:ㄘㄞˇ ㄐㄧ)。
- 含义:指周代王畿(都城周边区域)之外的行政区域之一,属于“九畿”中的第五层,主要用于为天子提供物产。
2.文献依据
- 根据《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 郑玄注:“畿,犹限也。” 贾公彦进一步解释:“采者,采取美物以共天子。”。
- 三国时期韦昭在《国语·周语上》的注解中提到,周代将疆域划分为侯、甸、男、采、卫等五圻(即五层区域),其中“采圻”位于男圻之外。
3.功能与位置
- 功能:采畿的主要职责是向周天子进献当地特产或资源,属于经济贡献型区域。
- 范围:以王畿为中心,向外每扩展五百里为一层,采畿位于第四层(按“五圻”划分)或第五层(按“九畿”划分),具体因文献记载差异而略有不同。
4.异体字说明
- 该词亦写作“采圻”,“圻”与“畿”在古汉语中均有“边界”之意,此处为通假或异写现象。
“采畿”是周代分封制下对疆域层级管理的体现,反映了古代以都城为中心、逐层向外辐射的行政与经济体系。若需了解“九畿”完整划分,可进一步查阅《周礼》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采畿》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它源自于古代汉字的使用。该词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引人注目的字形,以下是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的解释,以及一些有关这个词的背景知识和示例。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采: 部首⺡(木),总笔画7。
- 畿: 部首⽉(田),总笔画11。
来源和繁体:
《采畿》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大雅·荡》一篇中,具有采取、拾取之意。在繁体中,《采畿》的字形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关于《采畿》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中,字形略有差异,例如“采”字的“⺡”(木)部字形可能更加明显,而“畿”字的“⽉”(田)部字形可能更加方正。
例句:
1. 他们来到山间,采畿山上的野花。
2. 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采畿果实。
组词:
- 采茶: 采摘茶叶的行为。
- 采石: 挖掘和采集石材的活动。
- 采购: 采取购买行动。
- 采纳: 接受并采取建议、意见等。
- 采风: 采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作品。
近义词:
- 采集: 采取、收集。
- 采摘: 采取、摘取。
- 采集: 搜集、收集。
反义词:
- 放弃: 不再采取或持有。
- 放手: 不再持有或掌握。
- 放下: 不再持有或追求。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若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