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吉祥的时刻。 汉 扬雄 《甘泉赋》:“於是乃命羣僚,歷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 宋 苏轼 《赐新除检校太保依前河西军节度使阿里骨加恩制》:“朕涓选灵辰,奉承宗祀,肆均介福,徧暨多方。”
(2).旧时谓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亦称“ 灵辰 ”。 唐 李峤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三阳偏胜节,七日最灵辰。” 清 钱谦益 《人日示内》诗之二:“灵辰不共刼灰沉,人日人情泥故林。”参见“ 人日 ”。
“灵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吉祥的时刻
指被赋予祥瑞意义的特殊时间节点。此用法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的《甘泉赋》:“於是乃命羣僚,歷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宋代苏轼在诏书中也提到“涓选灵辰”,意为选择吉时进行祭祀活动。
指正月初七(人日)
古代将正月初七称为“人日”,别名“灵辰”。唐代李峤有诗云:“七日最灵辰”,清代钱谦益的诗中亦沿用此称。这一习俗与古代占卜、祈福传统相关。
「灵辰」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灵」和「辰」两个字组成。
「灵」字的部首为「示」,笔画数为8;「辰」字的部首为「辵」,笔画数为7。
「灵辰」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灵」一字表示神奇、敏锐、聪明等意思,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常用于形容超自然的力量或者非凡的事物。而「辰」一字则表示时间、时刻。因此,「灵辰」可以理解为指代特殊的时间点或者具有特殊能力的人。
其次,「辰」也是指代古代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中的一种,表示时间、纪年的单位。在古代中国,「辰」也常用于表示至宝、宝物。因此,「灵辰」还可以理解为指代具有超凡宝物或者瑰丽至宝。
「灵辰」的繁体字为「靈辰」。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灵辰」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为「靈辰」。
1. 这位武功高强的剑客拥有一柄神秘的灵辰,能够攻破任何守护。
2.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描述灵辰的奇幻故事。
组词可以根据「灵辰」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搭配:
1. 灵辰秘籍
2. 灵辰神功
3. 神秘灵辰
1. 灵珠
2. 灵宝
3. 灵石
1. 尘俗
2. 平凡
3. 凡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