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録的意思、校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録的解释

订正著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子本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録不勤,謫於人世。”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自 东汉 相传以至於今,皆 歆 所校録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録(xiào lù)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动词,由“校”与“録”两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对文字材料进行校对、整理并记录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校”本义为核对、订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校理秘文”即此意;“録”通“录”,原指记载、抄写,后引申为整理编次。两字连用后,词义融合为“校订并辑录文献”,强调在考订文字正误的基础上系统整理成册。

从历史用例分析,“校録”一词多用于古籍整理领域。例如《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命学士校録四部书”,指官方组织学者校勘宫廷藏书。宋代学者程大昌在《演繁露》中亦提到:“校録群书,以辨讹谬”,说明其行为包含考辨与修正的双重过程。清代《四库全书》编纂时,更将“校録”作为基础工序,需逐字比对版本差异并规范誊抄。

现代汉语中,“校録”的应用场景包括古籍修复、档案数字化等专业领域。例如在出土文献研究中,学者需对残损竹简或帛书进行校录,综合文字学、版本学知识还原文本原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严谨的学术态度,还需依托语言学、历史学的交叉研究,体现传统考据学与当代技术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

“校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ào lù,其核心含义为订正著录,主要用于文献整理或学术研究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订正与记录
    指对文字、文献进行校对和修正,并系统记录的过程。例如:
    •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中提到“以校録不勤,謫於人世”,说明古代文献整理需严谨态度。
    • 清代方苞《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中“皆歆所校録也”,强调校録在历史考据中的作用。

延伸理解

  1. 文化背景与用法
    • 该词常见于古籍整理、版本校勘等场景,体现对文本准确性的重视。
    •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勤勉修正自身错误”,但此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含义。

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毕方不期而然惝惝陈谟敕警仇词从良打耳喑逮治敌舰断约读卷法雷飞赤飞禽走兽挌斗贵禄汉葱黄米环境教育贿托回旋户籍贾思勰接盘今昔均浃铿纯崆峒子燎辉邻敌岭头卖脑的悯农耐久朋耐战钱唐江栖遅青葑弱风濡滞深宵使绊儿十步之内,自有芳草双成输赋私蓄松风亭随管碎话俗笼缩聚田巴生驮背万死一生无忧履显山露水小侯檄定析律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