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丈的意思、百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丈的解释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丈”在汉语中为多义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长度单位与虚指数值

  1. 古代计量单位,指一百丈的实际长度。《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常用于描述空间高度或深度,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后注“四十围、二千尺皆虚数,若作实解则与百丈同构”。
  2. 虚指极高或极长的夸张表述,《辞海》引《汉书·沟洫志》“河水高于平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如使百丈”佐证其修辞用法。

二、佛教术语 特指《百丈清规》,唐代怀海禅师制定的禅宗寺院规范。《中国佛教寺院制度探析》记载该制度确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传统,影响东亚佛教寺院管理逾千年。

三、地理名称

  1. 现存重庆梁平区百丈镇,属古代巴蜀要道,《梁平县志》载其地名源自宋代设立的百丈驿。
  2.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百丈镇,因飞云江畔百丈飞瀑得名,《浙江古今地名辞典》收录其明清时期作为浙南水运枢纽的历史地位。

四、姓氏源流 罕见复姓,《通志·氏族略》载“百丈氏源于古丈人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有百丈弘达等历史人物。

五、诗词意象 陆游《秋兴》“百丈庖丁有常刀”喻处事智慧,杨万里“百丈寒泉落肺肝”状写瀑布声势,体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百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形容极高、极深或极远()
    原指长度单位“丈”(约3.3米)的百倍,但实际使用中多作夸张修辞,形容事物的宏伟或险峻。例如:

    • 汉代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
    • 唐代韩愈《次同冠峡》:“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2. 指牵船的篾缆()
    古代用于拉船的竹制缆绳。例如:

    • 《宋书·朱超石传》记载军队用“百丈”牵引船只渡河。
    • 杜甫《十二月一日》:“百丈谁家上瀨船。”
  3. 借代井绳()
    唐代杜甫《铜瓶》中以“百丈”隐喻井绳,如:“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二、专有名词

  1. 唐代高僧“百丈禅师”()
    指禅宗大师怀海,因住洪州(今江西)百丈山得名。他创立《百丈清规》,对佛教戒律影响深远,相关记载见于《景德传灯录》。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古籍《七发》《宋书》及禅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将巴曲背军边词剗着尘纷澄阳冲塌大系点妆第二声底漆反乱饭头肤陋膏粱纨袴古皇氏贵盛归真反璞荷礼湖绿鲫溜寖弱噤颐九畡军犯凯入岿然不动老阴连队鳞漦离易螺甸秘宇拏捏陪客平肃强中自有强中手青攒汔再汔四热流散沙深远失职收合驷房缌缞四通嗣膺拓荦歪意万家灯火晩悟文貍乌鲗无战暹耽显谥协光纪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