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科玉律的意思、金科玉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科玉律的解释

[golden rule and precious precept;laws and regulations] 不可改变的神圣法令、条款

大约天下愚人居多,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说,就是金科玉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详细解释

谓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清 周圻 《与济叔论印章书》:“惟以 秦 汉 为师,非以 秦 汉 为金科玉律也。” 秦牧 《艺海拾贝·广州城徽》:“我想不客气说一句,那些以为五只羊必须一般大小的人的观点,不过是把那些啤酒、火柴、电池的商标广告的艺术奉为金科玉律罢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科玉律"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不可变更的、必须遵循的准则或法律条文,常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原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比喻必须遵守、不可变更的信条或准则。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123页。

    例句:"他视诚信为经商的金科玉律。"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83页。

    注:强调其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3. 台湾《国语辞典》

    释义:本指完美严密的法律条文,后泛指不可改变的规则。

    来源: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在线版


二、词源与演变


三、用法与语境

  1. 权威规则:

    多用于形容宗教戒律、学术规范或行业标准,如:"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是科研的金科玉律"。

  2. 批判性使用:

    现代语境中可含贬义,暗指僵化教条,如:"打破传统管理的金科玉律"。

  3. 语法特征:

    常作宾语(如"奉为金科玉律")或定语(如"金科玉律的原则"),多与"视为""奉为"搭配。


四、权威文献例证

  1. 清代经学家王引之:

    "治经者当以古训为金科玉律。"

    ——《经义述闻·序》古籍原文参考

  2. 鲁迅《坟·灯下漫笔》:

    "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曰‘和亲’,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所以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资格的现在,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所谓‘金科玉律’,便是这一类的原理。"

    ——《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29页。


五、相关成语辨析

成语 核心区别
清规戒律 侧重束缚性规则(常含贬义)
至理名言 强调真理属性,无法律隐喻
天经地义 突出自然合理性,非人为制定

"金科玉律"融合了法律权威与文化象征,既承载古代法制精神,亦在现代语言中动态演变。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应用,方符合原则(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金科玉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原指完善严密的法律条文,后比喻不可变更、必须遵守的信条或准则。其中:

二、出处与演变

  1.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 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中也有引用:“金科玉律,云篆瑶章”。
  2. 词义演变:
    • 原形容法令条文尽善尽美(褒义),后逐渐演变为对权威规则的比喻,强调其不可动摇性。

三、用法与特点

四、例句参考

五、总结

“金科玉律”从具体的法律术语发展为抽象的行为准则代称,既体现对权威的尊崇,也需结合时代背景灵活理解其适用性。

别人正在浏览...

艾服宝冠苞木卑贱本行边隶部界材识蚕室狱单父称合虫书鸟迹传教士出院楚粽次赏大题小作登登笃笃地涩冬季东主烦悗峰巅抚然更造挂帆刮削器鸿龙火苗裾拘俊物客难睽合兰筋论究名高迷骛蓦头泥伏凝练烹采剖觚掊聚阡表钳桎清润痊济热谩荣乐熔融瑞昌三建啬啬绳裁实打实受束云担雪竦耳索帬推列无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