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ter oneself] 在某处勉强居住、生活,安身
无容身之地
(1).安身;存身。《韩非子·诡使》:“而断头裂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宅容身,身死田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戴氏 《西征记》曰,今见祠在东岸,临 河 累石为壁,其屋宇容身而已。” 唐 张籍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水浒传》第五五回:“ 宋江 道:‘某等众人,无处容身,暂佔水泊,权时避难。’” 张天翼 《春风》:“ 邱老师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觉得这里小得容身不住:四面的墙壁压着他呼吸都不大灵便。”
(2).保全自身。喻指苟且偷安。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諛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 胥 愿廓目于邦门,以观 吴邦 之大败也。”《汉书·朱云传》:“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而 咸 数毁 石显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若尸禄以为高,拱默以为智,当官苟在於免负,立朝不忘於容身,絜行逊言以处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容身"是汉语常用动词,其核心含义指获得安顿身体的处所或环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解释为"安身;存身"。《汉语大词典》进一步将其拆解为"容"与"身"的合成词,"容"取容纳、包容之意,"身"指人的躯体或自身存在,组合后既表达物理空间的容纳,也蕴含社会关系的接纳。
该词的词义发展呈现双重维度:其一指向具象空间概念,《古代汉语词典》引《庄子·盗跖》"穷于商周之间,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的典故,佐证其原初含义指在困境中求得栖身之所;其二衍生出抽象社会意义,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述"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体现个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在近义词系统中,"安身"侧重生活基础的建立,"栖身"多指临时性住所,"托身"则强调依附关系。反义词"流离"凸显居无定所的状态,"漂泊"侧重空间的不稳定性。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材指出,该词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容身之处"的固定搭配,表达对生存空间或社会地位的诉求。
主要参考文献:
“容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óng shēn,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
跋履扳跻抱椠怀铅俵寄毕辞碧沈不戏逋壅孱微出处语默雌守呾哒当头棒搭配地垒丁屐动如参商断斩遁神恩礼发吐夫课公证乖拆后齿会对翦截铺狡慝竭蹶净跨度精虔伉音款款而谈连贯陵岗龙拜颅盖明驼使宁宅披堆桥死青舫清眇倾巧轻玩秦诏版酋种任重道远弱冠山字肩兟兟失色孰知讨摘通假透达枉言下国乡保祥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