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委靡的意思、委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委靡的解释

[listless;dispirited] 困顿不振;意志消沉

神志委靡

详细解释

(1).柔顺。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嫣妍,含辞恣委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一日即位,无所易置,左右驱使皆委靡听顺,无一人敢偃蹇者。”

(2).颓唐,不振作。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明史·范济传》:“邇来士习委靡,立志不弘,执节不固。” 沙汀 《催粮》:“ 汪二 是个矮架子青年农民,骨骼宽大,气色却很委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委靡(亦作“萎靡”),现代汉语中多写作“萎靡”,指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权威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示例:委靡不振|神情委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更详:颓丧,不振作。

    引例:汉代王充《论衡·程材》:“衰世之士,志弥洁者身弥贱,佞弥巧者官弥尊,刀笔庸生得以成其文,世俗委靡。”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版。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强调用法:“萎靡”为规范写法,“委靡”虽可通但较少用。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二、词源与构成


三、典型用法与语境

  1. 描述精神状态

    • 例:他因长期失业而委靡不振。
    • 近义:颓唐、消沉、沮丧。
    • 反义:振奋、昂扬、焕发。
  2. 文学与历史用例

    •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友人委靡不振,我亦困顿,笔耕艰涩。”
    • 《明史·傅宗龙传》:“宗龙见士卒委靡,泣而誓师,然终难振。”

四、相关辨析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3.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委靡”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形容精神状态或意志力的消沉、颓唐。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状态。例如:“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显得委靡不振。”

  2. 词性构成
    由“委”(曲折、衰败)和“靡”(倒下、分散)组成,属并列式结构,强调因内在或外在因素导致的颓废状态。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1. 古代用法中的柔顺义
    早期文献如南朝梁王僧孺的诗句“含辞恣委靡”中,“委靡”曾表示柔顺、谦态度。但这一含义在现代已较少使用。

  2. 现代常用义
    现代多指消极的精神状态,如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描述“颓堕委靡”,形容溃败不可收拾的颓唐。

  3. 适用场景
    可用于描述个人情绪(如“神志委靡”)、群体风气(如“士习委靡”)或具体行为表现(如“委靡地瘫坐”)。

三、例句参考

  1. 正面语境:
    “我们不应有委靡的精神状态。”(作定语)
  2. 消极语境:
    “他因失败打击而委靡不振。”(作谓语)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补充说明

“委靡”与“萎靡”为异形词,可通用(如提及),但现代更倾向使用“萎靡”表示植物枯萎的引申义,而“委靡”侧重精神层面。

别人正在浏览...

悲声载道别集秉锧逋荡参订唱叫扬疾驰驅垂髾纯色椿寿春原窜逃贷全当空东周多罗芳俎封匦该富甘当怪论归刑果人害渐鹤头纽皇直秽羶街制纪功碑金毛今士九极纠纠激抮捐势谲权陋巷箪瓢马见愁美盼绵渺谋爲不轨欧剑蹒行盘肴冯河暴虎潜遘起功局契经青镫桑柔赡济尸忝私心话搪瓷滩碛跳远体重外部联系渥朱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