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贡的意思、奉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贡的解释

(1).纳贡。《后汉书·东夷传·夫馀》:“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贡, 光武 厚荅报之。” 明 宋濂 《皇太子与高丽王书》:“王处海东,称藩奉贡於朝廷者五年。”

(2).犹奉献。《后汉书·吕布传》:“ 成 ( 侯成 )分酒肉,先入诣 布 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贡是汉语复合词,由“奉”与“贡”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恭敬地进献物品或履行义务,多用于古代臣属向君主、藩国向中央王朝纳贡的语境。以下从字源、本义、引申义及典籍用例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奉(fèng)

    • 本义:双手恭敬承托。《说文解字》释为“承也”,引申为“恭敬地给予或遵守”。
    • 典籍用例:

      《周礼·地官·大司徒》:“奉璋瓒以祀先王。”

      (手持玉制礼器祭祀先王,体现庄重态度。)

  2. 贡(gòng)

    • 本义:进献方物于上位者。《说文解字》曰:“献功也”,特指地方向中央进献特产或赋税。
    • 典籍用例:

      《尚书·禹贡》记载九州贡物制度,如“淮海惟扬州……厥贡惟金三品”。


二、复合词“奉贡”的语义解析

核心义:以恭敬之礼进献贡品,强调行为中的尊卑关系与仪式性。


三、文化制度背景

“奉贡”是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核心行为:

  1. 政治象征:通过贡品(如玉石、丝帛、珍兽)确认君臣名分,维护宗藩秩序。
  2. 经济功能:贡品多为地方特产(如《汉书》载南越“献驯象”),兼具物资交流意义。
  3. 礼仪规范:纳贡需依礼制进行,如《仪礼·觐礼》规定诸侯“奉圭兼币”觐见天子。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奉贡”一词已罕用,但保留于历史文献与成语中,如: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奉”字释义及“奉贡”词条。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奉”“贡”字源解析。
  3. 《中国古代制度史》(王力著):朝贡制度的社会功能分析。
  4. 国学大师典籍库:
    • 《左传》襄公八年注疏
    • 《尚书·禹贡》原文及郑玄注
  5. 中华典藏网:
    • 《史记·匈奴列传》电子文献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于“国学大师”“中华典藏”等权威数据库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奉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纳贡
    指诸侯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进献贡品,以示臣服或维系政治关系。例如《后汉书·东夷传·夫馀》记载:“夫餘王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 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强调对上级权威的尊崇与礼节性进献。

  2. 奉献
    泛指恭敬地献上物品或心意。如《后汉书·吕布传》中提到,将领侯成将酒肉“先以奉贡”,表达对主将的忠诚。此含义更侧重个人或群体的主动呈献,不局限于政治关系。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败驾百家争鸣百慝摽摘不女成千论万崇奬寸简堤溃蚁孔恩宥丰给风移俗改干饭贡遗顾爱桂台孤绝咍咍花衣讲郎秸秷积华极竭京洛尘静默士酒情拘碍溃裂昆夷軨猎车龙断可登巃嵸络绎不絶谩视儜拙潜玩请粟寝睡穷閈七杀其与缺齧戎级桑雉三省吾身审信死没腾算囊苏杭台杂趿鞋贴恋脱捐托宿屋漏痕无所不晓仙尉瑕窍下锹鐝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