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辽板的意思、辽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辽板的解释

辽 之刻板印书。 契丹 书禁甚严,传入内地者,法皆死,故 辽 板书流传绝少。参阅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卷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辽板”是印刷史领域的专业术语,特指中国辽代(907-1125年)采用雕版印刷技术制作的书籍版本。该词由“辽”(指辽代政权)与“板”(通“版”,即印刷雕版)组合而成,最早见于《中国印刷通史》的文献记载。

辽代雕版技术以山西应县木塔出土的《契丹藏》为代表,其版面特征为:每版印刷24行,行间嵌入细线分隔,字体采用欧体楷书,版心处标注“辽”字标记及刻工姓名。这种印刷品具有宗教典籍与世俗文献双重属性,现存实物多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在版本鉴定领域,“辽板”的鉴别依据包括:使用麻纸或皮纸、栏线竹制界划、版框高度22-23厘米等工艺特征。著名文献学家赵万里在《中国版刻图录》中对此有专项考据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辽板”是一个历史文献领域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与辽代(契丹)的刻板印刷相关。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分析,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辽板”指辽代(907-1125年)通过刻板技术印刷的书籍。这里的“板”特指雕版印刷所用的木质印版。契丹政权对书籍流通实施严格管控,导致辽板书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

二、历史背景

  1. 书禁政策:契丹法律规定,私自将辽板书传入中原者将被处死,这种严苛禁令直接导致辽板书存世量极少。
  2. 文献记载:清代学者钱曾在《读书敏求记》卷一中对辽板书稀缺现象有明确记载,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依据。

三、现存状况

目前已知的辽板书实物极为罕见,主要残存于考古发现中。这与宋代印刷品的大量保存形成鲜明对比,侧面印证了契丹书禁政策的严厉性。

四、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辽板”解释为形容物体表面平整的成语,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误读。建议以《读书敏求记》等古籍记载的印刷史定义为准。

注:如需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及相关考古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

矮垛垛艾酒半自动背气裁幸畅发陈见嗤溜鏓硐从天而降打交道担差倒台地中二郎作相贰馔非服抚兵耕十亩田共话勾提乖误挂箭闺秀姑熟亭海腴豪杰并起呼搧牋翰疥痨宾讦谈蠲息陵节乱迹秘说谋爲不轨内慧啮啖朴赡辟恶酒被甲持兵倩语请柬绮席日天子伤折蛇灵衰闇熟靼鞭搜剿踏博淘泻霆震頽纵外露闲代衔橜县佐逍遥公遐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