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戴的一种帽子。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远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上御冠服,如图画星官之状,其通天冠俱用北珠卷结,又名卷云冠。”
通天冠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礼冠之一,其含义与特征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通天冠是皇帝专用的冠冕,始于秦代,沿用至清代废除。其名称源于冠前的金博山装饰,象征“与天相通”的寓意,在礼仪场合中地位仅次于冕冠。
主要用于郊祀、宗庙祭祀、朝贺等重大仪式,汉代起成为帝王常服冠饰之一。
平天冠(平冕)为祭祀专用,冠前垂旒(珠串),而通天冠无旒,且金博山向前倾斜,更显巍峨。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代文献《后汉书·舆服志》、唐代典制记载及考古研究结论,反映了通天冠在礼制中的特殊地位与文化内涵。
通天冠是指一种古代官员所戴的头饰,代表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权力。
通天冠的部首为冂,由5个笔画构成。
通天冠最早源自中国古代的君王制度。君王戴上通天冠后,便象征着天命所归,代表着无上的权威。
通天冠的繁体字为「通天冠」。
古代通天冠的汉字写法为「通天冠」,与现代写法相同。
1. 古代帝王戴上通天冠,象征着统治着整个天下。
2. 这位官员的通天冠闪耀着金光,彰显出他的尊崇地位。
通天冠没有常用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统治冠、王权冠
反义词:庶民帽、平民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