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己损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好处。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一是行为动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二是实现方式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这种行为通常被社会伦理否定。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利己损人”违背了互利原则,可能破坏信任关系,长期来看甚至引发报复或孤立,最终反噬自身利益。
常见于人际关系、商业竞争、资源分配等领域。例如:学术抄袭侵占他人成果,疫情期间囤积物资高价转售等。
短期可能获得利益,但长期损害个人声誉与社会和谐。现代价值观更倡导“底线思维”,即在利己过程中至少不主动伤害他人。
《利己损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的行为。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利”,“己”,“损”,“人”四个字。
“利”是表示得到好处或者占有利益的意思,“己”指代自己,“损”意味着损害或者造成伤害,“人”指的是其他人。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悖道德互助原则的负面意义。在古代社会,人们强调互相帮助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因此,《利己损人》表达了对个人自私自利行为的批评。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利己損人”,和简体字的写法相似。
古代汉字的写法经过演变,所以与现代汉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为“利己損人”。可以看到,“利”的部分用的是古代的写法,而且整个字形呈现出古朴的风格。
例句:
1. 那个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蓄意破坏市场竞争环境,真是利己损人。
2. 在团队合作中,个人利己损人的行为会破坏整个团队的努力。
组词:利己、损人、利益、自私、竞争。
近义词: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见利忘义。
反义词:利人为己、义利相兼、利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