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经的意思、礼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经的解释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 、 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礼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与礼仪制度相关的重要典籍,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定义

“礼经”通常指代古代阐述礼仪规范的经典,尤其特指《仪礼》。该书记录了周代至汉代的冠、婚、丧、祭等礼仪程序,是儒家“五经”之一,汉代被列为官学必修典籍。

二、字义解析

三、历史背景

汉代学者孟卿曾因《礼经》内容繁杂,让弟子孟喜改学《易经》(《汉书·儒林传》),侧面反映《仪礼》在当时的学术地位。历史上《仪礼》与《礼记》《周礼》并称“三礼”,其中《仪礼》侧重具体仪节,《礼记》则偏重理论阐释。

四、常见混淆

部分文献(如)提到“礼经源自《礼记》”,此为误解。实际上,《仪礼》成书早于《礼记》,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阐释。

五、应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礼经”可比喻对传统礼仪的精通,例如:“他熟读礼经,行事恪守古礼。”(文学化表达)。

附:相关典籍对比

典籍 内容侧重 成书时间
仪礼 具体礼仪程序 周代
礼记 礼仪理论与思想 汉代
周礼 官职与制度设计 战国

网络扩展解释二

《礼经》是什么意思?

《礼经》是一本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五经》之一。它是为了研究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社会礼仪、行为规范的重要经典。《礼经》主要内容包括了关于仪式礼仪、行为准则、社交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礼经》的汉字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示”的右边部首“礻”和“巠”的上边部首“韦”。它的总笔画数为13笔。

来源和繁体

《礼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属于古代六经之一,《礼经》由古代儒家经学家所撰写,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和仪式礼仪。在繁体字中,它的字形为「禮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礼经》中的汉字写法呈现出一种古雅的风格。例如,「禮」字在古时写作「禮」,「經」字在古时写作「经」。

例句

《礼经》中有很多经典的例句,以下是一个例子:

《礼经》曰:“道之所行,事之所建,内之所发,外之所发,厚之以德,长之以义。”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礼节、礼仪、礼貌、礼让。

近义词:典范、规范、礼务。

反义词:乖张、粗鲁、无礼。

别人正在浏览...

白斩鸡侧卧刬秽持兵宠信传呼厨子鞑夷牒籍滴溜地堑发曙坟陵高明远识公廉公平交易呱唧龟鉴好弄好学盒饭洪鑪加备俭饿郊桑椒台近服近视金霞局卡厽砢列趄麢羊麻纻明里迷窍抹腹莫斯科难为情碰面频度剖破起稼酋领入转善善生丝试花探幽索隐它时铁心木肠推贤让能歪歪扭扭玩儿完王实甫危巧务求先天之精闲言长语写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