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經的意思、禮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經的解釋

古代講禮節的經典,常指《儀禮》而言。《漢書·儒林傳·孟喜》:“父號 孟卿 ,善為《禮》、《春秋》…… 孟卿 以《禮經》多,《春秋》煩雜,乃使 喜 從 田王孫 受《易》。”《漢書·藝文志》:“《禮古經》五十六卷,《經》七十(按當作“十七”)篇。”按,所雲《禮》、《禮經》、《禮古經》,即謂《儀禮》。 清 皮錫瑞 《經學通論·三禮》:“ 漢 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 漢 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合記而言,則曰《禮記》。 許慎 、 盧植 所稱《禮記》,皆即《儀禮》與篇中之記,非今四十九篇之《禮記》也。其後《禮記》之名為四十九篇之記所奪,乃以十七篇之《禮經》别稱《儀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經”是中國古代經典文獻中與禮儀制度相關的重要典籍,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可總結如下:

一、基本定義

“禮經”通常指代古代闡述禮儀規範的經典,尤其特指《儀禮》。該書記錄了周代至漢代的冠、婚、喪、祭等禮儀程式,是儒家“五經”之一,漢代被列為官學必修典籍。

二、字義解析

三、曆史背景

漢代學者孟卿曾因《禮經》内容繁雜,讓弟子孟喜改學《易經》(《漢書·儒林傳》),側面反映《儀禮》在當時的學術地位。曆史上《儀禮》與《禮記》《周禮》并稱“三禮”,其中《儀禮》側重具體儀節,《禮記》則偏重理論闡釋。

四、常見混淆

部分文獻(如)提到“禮經源自《禮記》”,此為誤解。實際上,《儀禮》成書早于《禮記》,後者是對前者的補充和闡釋。

五、應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禮經”可比喻對傳統禮儀的精通,例如:“他熟讀禮經,行事恪守古禮。”(文學化表達)。

附:相關典籍對比

典籍 内容側重 成書時間
儀禮 具體禮儀程式 周代
禮記 禮儀理論與思想 漢代
周禮 官職與制度設計 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經》是什麼意思?

《禮經》是一本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也是儒家經典之一《五經》之一。它是為了研究和規範人與人之間社會禮儀、行為規範的重要經典。《禮經》主要内容包括了關于儀式禮儀、行為準則、社交規範等方面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經》的漢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的右邊部首“礻”和“巠”的上邊部首“韋”。它的總筆畫數為13筆。

來源和繁體

《禮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屬于古代六經之一,《禮經》由古代儒家經學家所撰寫,以規範社會的行為和儀式禮儀。在繁體字中,它的字形為「禮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禮經》中的漢字寫法呈現出一種古雅的風格。例如,「禮」字在古時寫作「禮」,「經」字在古時寫作「經」。

例句

《禮經》中有很多經典的例句,以下是一個例子:

《禮經》曰:“道之所行,事之所建,内之所發,外之所發,厚之以德,長之以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禮節、禮儀、禮貌、禮讓。

近義詞:典範、規範、禮務。

反義詞:乖張、粗魯、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