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停止。《诗·邶风·东门之杨》“昬以为期,明星煌煌”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秋冬为昬之正时……《邶风》云:‘士如归妻,迨氷未泮。’知迎娶之礼,当在氷泮之前。 荀卿 书云:‘霜降逆女,氷泮杀止。’霜降,九月也;氷泮,二月也,然则 荀卿 之意,自九月至於正月,於礼皆可为昬。”参见“ 杀内 ”。
“杀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杀止(shā zhǐ):指截止、停止,多用于描述时间或行为的终止。例如《荀子·大略》中提到“霜降逆女,氷泮杀止”,意为霜降时开始婚娶,冰融化时停止。
古代礼仪中的时间限定
根据《诗经》及唐代孔颖达的注释,古代婚嫁活动多在秋冬至初春进行,霜降(农历九月)开始迎娶,至“氷泮”(冰融化的二月)时结束,称为“杀止”。
文献引用
“杀止”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或行为终止的词汇,常见于古代礼制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与现代引申义混淆。
《杀止》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可以拆分为"木"和"至"两个部首。"木"表示与树木有关,"至"表示到达或达到的意思。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7画。
《杀止》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它的意思是停止或中断杀戮或斩杀的行为。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一些变化。对于《杀止》这个词而言,它的古代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古代写法中,"木"字的形状更接近一棵树木的形象,"至"字的形状则更像是一个人到达目的地的姿势。
以下是一些使用《杀止》这个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杀止》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总结起来,《杀止》这个词意思是停止或中断杀戮或斩杀的行为。它的部首拆分为"木"和"至",总笔画为7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它的写法略有不同。例句中展示了该词的用法。此外,还列举了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