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试策常用语。谓敬答策问。 唐 白居易 《策林一·策尾》:“尘黷圣鉴,俯伏待罪。谨对。” 宋 汪应辰 《廷试策》:“臣不胜惓惓,惟陛下留神省察,实万世无疆之休,臣谨对。”
“谨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非常小心谨慎地对待或处理事物,强调在言行中保持慎重态度,避免出错或引发不良后果。例如在重要事务或正式场合中,需“谨对”以体现责任感。
作为古代试策(科举考试中的策问环节)的常用语,表示对皇帝或考官的恭敬回答。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谨”的演变,可参考《说文解字》中“谨,慎也”的释义。
《谨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待谨慎恭敬,心存敬畏。
《谨对》的部首是言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画。
《谨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祭义》中,用来描述古代祭祀仪式中的恭敬态度。
《谨对》的繁体字为「謹對」。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谨对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更接近于「謹對」的形式。
他经常对长辈非常谨对,从不失礼。
谨言慎行、谨小慎微、谨细如寇、谨慎、谨言慎语、谨慎从事
恭敬、敬畏、谦虚、庄重
放肆、轻慢、不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