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角”。 隋 末 李密 年轻时,曾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抓着牛鞭,一面翻书阅读。 越国公 杨素 见到,问是何处书生如此好学? 李密 认得 杨素 ,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问所读何书,回答说是《项羽传》。见《旧唐书·李密传》。后用为勤读的典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悬头及刺股,掛角并投斧,叹先贤曾受许多勤苦。”
“挂角”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主要解释:
指对局中一方占据角部后,另一方在附近位置落子,防止对方完全控制角部区域。例如:
源自隋朝李密的故事:他骑牛外出时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行边读,被越国公杨素赞叹其好学精神。此典故成为古代形容勤奋学习的象征,如元代戏曲《荆钗记》中曾引用此典。
个别方言中可表示“因空间不足而居于角落”(如提到“他只好挂角在一旁”),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多见于口语场景。
提示:若需了解围棋挂角的具体棋形图示或李密典故的文献原文,可查阅《围棋入门教程》或《旧唐书·李密传》。
挂角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角(字部),共有8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挂角的写法并没有变化。
在古代,挂角的汉字写法和现在略有不同。古时候的写法是带有一点古风的,而现在的写法更加简洁和规范化。
以下是挂角的例句:
1. 他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挂角处理。
2. 这个学生马虎大意,老师给他挂了个角。
3. 当你做错事时,不要逃避责任,要勇敢地承担挂角的后果。
组词:挂念、挂号、挂历、挂饰、挂图。
近义词:罚款、罚金、处罚。
反义词:表扬、奖励、褒奖。
哀恻騃呐败兴而归绷杠滮稻裁定长石承授齿目赐奠促膝谈心打迸大圣东冈独峯驼方子犯卯浮浅幅员给粟横阡红旭厚德载物黄磷蹇行燋熬撅竪苴麻逵舍类萃连祸卖剑买牛面稽民惟邦本女罃跑风凭高墙面而立乔声怪气漆画秋务奇志麴居士驱乌汝器擅赋山寿神清气茂释网市易使智使勇守犬兽焰霜砧属棺四门博士鬀度委怀霞绷仙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