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乡村住户。《晋书·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儒林外史》第一回:“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
(2). 宋 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宋史·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
“乡户”是一个历史性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泛指乡村住户,即农村地区的家庭或居民。这一用法在多个历史文献中出现:
在宋代,“乡户”特指有恒产的平民阶层(以地主为主),需承担官府职役。这一群体因拥有田产,常被官府征调参与地方管理或劳役。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云麓漫钞》《宋史》等古籍,或通过来源网页获取完整信息。
乡户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乡和户。
乡的部首是丿,并且它的部外笔画是0。乡的意思是乡村、农村,表示一个地方或区域的村庄或农民聚居的地方。它是一个名词。
户的部首是戶,并且它的部外笔画是4。户的意思是门户、家庭,表示一个家庭或家庭成员。它也可以表示住户或居民。
乡户这个词来自古汉语,最早使用记录在《汉书》中,用来描述乡村中的家庭。在繁体字中,乡户是鄉戶。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乡的古代写法是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的部分代表田地,下面的部分代表农民。户的古代写法是戶,和现在的写法相同。这些古代的字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生活和经济情况。
以下是乡户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例子:
乡户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新的词语,比如:
和乡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农户、乡民,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