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雾露的意思、雾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雾露的解释

(1).指雾。《楚辞·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王逸 注:“言幽居山谷,雾露濛濛而晨来下。”

(2).《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露雾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后用为因冒霜露犯寒暑而死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 明 归有光 《谕祭涂泽6*民文》:“方兹念功,遽闻奄逝,岂以山川之险,遂犯雾露之危?”亦为王公大臣被贬而死之典。《后汉书·谢弼传》:“ 竇氏 之诛,岂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至於颠陨,其无乃亏朝廷所以优礼旧臣之意乎?”

(3).喻谗谄蔽明的人。《后汉书·蔡邕传》:“龟凤山翳,雾露不除,踊跃草莱,祇见其愚。” 李贤 注:“龟凤喻贤人,雾露喻昏闇也。”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不意庆云垂泽,天涣宏流,拂拭雾露,生见白日。”

(4).喻恩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虚往实归,霑雾露之微润;裒多益寡,落邱山之一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雾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雾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境的复合词,由“雾”与“露”两个自然现象组合而成,既可指具体的自然现象,也常被赋予抽象的文化隐喻。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指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悬浮的小水滴。《说文解字》释:“雾,地气发,天不应。” 其形态朦胧弥漫,引申为遮蔽、迷蒙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指夜间水汽在地表或植物上凝结的水珠。《说文解字》称:“露,润泽也。” 象征纯净、短暂易逝的自然之物。

    来源:《说文解字》

二、复合词释义

雾露在古籍中有三层含义:

  1. 自然现象

    字面指雾与露水,常见于描述山林、晨曦场景。如《淮南子·天文训》:“天先成而地后定,阴阳之气合而为雾露。”

    来源:《淮南子》

  2. 环境湿寒的隐喻

    代指阴冷潮湿的气候,尤见于中医文献。如《黄帝内经·素问》载:“雾露清邪,中于上焦”,指湿寒邪气侵袭人体。

    来源:《黄帝内经》

  3. 人生际遇的象征

    在诗词中比喻漂泊困顿、命运无常。如《古诗十九首·其一》:“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雾露沾我衣,游子暮何之?” 以雾露沾衣暗喻羁旅艰辛。

    来源:《文选·古诗十九首》(南朝萧统编)

三、文化意象演变

自汉代起,“雾露”逐渐从自然描写转向精神寄托:

四、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雾露”多见于文学创作与气候描述,如“山林雾露未晞”“雾露笼罩江面”,保留其古典诗意特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权威文献名称;现代释义参考通用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雾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指自然界的雾
    本义为雾气与露水,常见于古典文献。例如《楚辞·哀时命》中“雾露濛濛其晨降兮”,描述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

二、典故引申

  1. 因寒暑或贬谪而死的典故
    源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刘长因被贬途中“犯雾露”病死,后世以此代指因环境恶劣或贬谪而亡。如文天祥《正气歌》中“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三、比喻义

  1. 喻谗言或昏闇势力
    《后汉书·蔡邕传》以“雾露”比喻蒙蔽君主的奸佞之人,如“龟凤山翳,雾露不除”。
  2. 喻恩泽
    少数文献中借“雾露”象征君王的恩德,如“雾露之泽”。

四、其他用法

在中医古籍中,“雾露”偶指外感寒湿邪气(如伤寒),但此用法较罕见。


该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常见于历史、文学领域。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史记》《后汉书》及文天祥、归有光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变商碧纱厨惭汗车下李惆惕踹营串客从宽发落翠蝉存亡绝续代名词盗抾等期灯烛狄梁公敌手冬隙豆笾風速凤轺干净利落官修宏伟壮观黄香回惶缴送羁身捐俗鞫誓拦腰布莲龛瞵视流润缦密密写浓重栖槎诠次痊痾全一群分类聚叡知剩味失马司律四田司味松乔迁景逃越听决通悉兔缕拓宽罔极煨乾就湿巷哭嫺静纤新小婢子笑骂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