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榦的意思、吏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榦的解释

见“ 吏干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吏榦”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现多写作“吏干”,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吏榦”指处理政务的才干,强调官员在行政管理、案件决断等方面的能力。其中:

二、文献用例

  1. 《左思别传》记载:“思为人无吏榦而有文才”,说明西晋文学家左思虽文采出众,但缺乏政务能力。
  2. 《隋书·郎茂传》记载郎茂“性明敏,剖决无滞”,被评价为“以吏干见称”,体现其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

三、异体字说明

“榦”与“干”在表示“才干”时互为通假,如《世说新语注》《隋书》等文献中均存在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况。

四、综合释义

该词特指古代官员应具备的实务能力,与文学才华形成对比,常见于对历史人物能力的评价语境中。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吏榦》的意思

《吏榦》(lì gǎn)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的是官吏的清廉自持和恪守职责的行为。它描述了官吏以公正、廉洁的态度对待公务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吏榦》的偏旁部首是「口」和「木」。部首「口」表示与口有关的事物,「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它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吏榦》该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五行志》中,形状较为复杂。繁体字为「吏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例如,《吏榦》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并没有发生变化。

例句

1.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君子,善用兵也;吏榦格于民者也。”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应该善于运用兵器并且总是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2. 在古代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官吏的称赞和赞美,例如《尚书大传》中有这样一句:“君不见,止德之图,瞻彼旁啖,有吏gǎn乎?”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应该效仿这些清廉官吏的品质。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吏部、吏治、吏职、廉吏

近义词:清官、廉洁、廉明

反义词:贪官、腐败、不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