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械槛的意思、械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械槛的解释

拘系于囚车。《汉书·匈奴传下》:“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 刀护 贼 芝音 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 厨唯姑夕王富 等四十人送 歙颯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械槛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械”与“槛”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均指古代拘系囚犯的刑具,引申为囚禁、束缚之意。以下从释义、用例及来源角度分述:

一、单字释义与复合词义

  1. 械(xiè)

    • 本义:指桎梏类刑具,如手铐、脚镣。《说文解字》载:“械,桎梏也。”
    • 引申:泛指束缚工具或拘系行为,如《汉书·司马迁传》载:“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2. 槛(jiàn)

    • 本义:关押野兽或囚犯的木笼。《说文解字》注:“槛,栊也,从木监声。”
    • 用例:《汉书·陈馀传》有“贯高至,对狱……吏榜笞数千,身无完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贯高曰:‘人情岂不各爱其父母妻子哉?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上贤之,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塞矣。且人臣有篡弑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乃仰绝肮,遂死。”其中“槛车”即囚车。
  3. 械槛复合义

    • 词义:指以刑具拘禁犯人,或代指监狱。
    • 典源:《后汉书·马援传》载:“(梁松)遂为书谮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援兄子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又前云阳令朱勃诣阙上书曰:‘……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而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臣窃伤之!’书奏,报归田里。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后为渭城宰。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文中“械槛”指拘禁马援家属的刑狱。

二、古籍用例与权威注解

  1. 《汉书·谷永传》

    “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榜棰㼾于炮格,绝灭人命,主为赵、李报德复怨,反除白罪,建治正吏,多系无辜,掠立迫恐,至为人起责,分利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是以日食再既,以昭其辜。”

    • 颜师古注:“械槛,谓以械系之于槛中也。”此处指将犯人囚禁于木笼刑具。
  2. 《后汉书·蔡邕传》

    “(程璜)遂讽尚书奏邕质于仇怨,几陷囹圄。”李贤注引《前书音义》:“械,桎梏也;槛,车也。”

三、学术考据与工具书佐证

结论:“械槛”属古代法律刑狱术语,核心义为以桎梏、囚笼等刑具拘禁犯人,兼具具体刑具与抽象囚禁行为双重含义。其用例集中于汉唐史籍,反映早期司法制度中对人身自由的强制约束手段。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械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è kǎn,其核心含义为“拘系于囚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指将人用刑具束缚并关押在囚车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对犯人的拘捕或押送过程。例如《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单于尽收四人……皆械槛付使者”,即通过“械槛”表示用囚车押送犯人。

  2. 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在描述匈奴单于处理叛贼时提到“械槛付使者”,体现了其作为刑罚工具的用途。

  3. 结构与词性

    • “械”指刑具(如枷锁、镣铐),引申为束缚;
    • “槛”原指关押野兽的木笼,此处指囚车。
      二者组合为动词性复合词,强调通过刑具限制自由并关押。
  4. 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如)标注“槛”可读作“jiàn”,但结合权威来源及《汉书》原文,此处应读“kǎn”。

总结来说,“械槛”是古代司法场景中的专有表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动作与工具的双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爱礼存羊邦经鲍羹操制蟾宫扳桂愁发搭缠大宅冻雀逗拢杜絶独语颿风匪军风步概视革条谷伯孤旅凾谷皇太后剪乱简墨歼伤椒风积非惊雷惊异蠲理科役刻瑑莲府炼焦炉连明彻夜理当禄禀瞒唬宁考庞眉皓首泮林革音掊聚强而后可樵服轻轻瞥瞥球音眚期生望事情书馆暑晏岁出岁贡痛治磑碾苇輤暡靉下坂丸小里小气下武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