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蒲的意思、折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蒲的解释

《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育 ﹞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 育 将鬻己以偿之。同郡 许子章 ……代 育 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后以“折蒲”为家贫苦学的典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蒲"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收录。其核心含义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勤学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折蒲 (zhé pú)

  1. 字面本义: 指折取蒲叶。"蒲"指香蒲或菖蒲类水生植物,其叶片细长坚韧。古人会采集蒲叶用于编织(如蒲席、蒲垫)或书写。

  2. 核心典故义(最常用含义): 源自《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王育传》的典故: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己以偿之。同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 此典故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前汉的忠臣王育,年少时家贫为人放羊,经过学堂时羡慕他人读书,便利用空闲时间折取蒲叶当纸,在上面练习写字,以致忘记了放羊而丢失羊只。后来得到同郡人许子章的赏识和资助,得以专心求学,终成博学之士。

    • 因此,“折蒲”常用来比喻家境贫寒而刻苦勤学,尤其指在艰苦条件下创造条件学习。其精神内核与“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成语相似。
  3. 引申义: 基于上述典故,“折蒲”可以引申指代:

    • 勤奋学习:强调在困境中坚持求学的精神。
    • 贫寒学子:代指像王育那样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的读书人。
    • 简陋的学习条件/方式:指用非正式的、替代品(如蒲叶)进行学习。

权威性说明与引用来源:

“折蒲”一词,字面指折取蒲叶,但其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源于《晋书》所载王育“折蒲学书”的典故,用以形容家境贫寒却创造条件、刻苦勤学的精神,并引申指代这种精神本身、贫寒的学子或简陋的学习方式。它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文化中重视教育、崇尚勤学精神的特定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折蒲”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和背景:

1.基本释义与出处

“折蒲”出自《晋书·忠义传·王育》。故事讲述王育幼时家贫,替人牧羊,但他利用空闲时间折断蒲草当纸学习写字,因过于专注而丢失羊群,险些被迫卖身赔偿。幸得同乡许子章资助,最终成为博通经史的学者。因此,“折蒲”被用来形容家境贫寒却刻苦求学的精神,成为寒门苦读的典故。

2.延伸含义与读音

3.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与苏轼相关,但根据权威古籍记载,其出处应为《晋书》。可能因典故流传过程中出现混淆,需以史书原文为准。

小结:

“折蒲”核心在于褒扬勤学精神,尤其适用于描述寒门学子克服困境、专注求学的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壶百禽逼冷比物不可胜算潺颜车仆传真垂委储宰代庖大婶飞翰丰剑风起浪涌讽胁拐杖郭顺时好嬉子侯牏豁眼驾鹤成仙减免嘐嘐近地进度摎蓼九鲤湖鞠按蹻健刻肌夸节魁诡老妈子牛角号泥醉弄具女黄冠乞索热膏三王城三锡世经双月选数伤四蔽思虑缌丧素叶潭奥团堕隈曲斡弃下半场现存详交缃帙淆混小鲜肉恓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