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泄的意思、洞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泄的解释

见“ 洞泄 ”。


亦作“ 洞洩 ”。洞泻,腹泻。《素问·金匮真言论》:“仲夏善病胸脇,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病洞洩,则有虚脱之理,必以热药补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良药滋补,未必能使人骤健;而峻剂攻伐,一饮之则洞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洞泄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医学典籍及现代应用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洞”本义指穿透性空间(《说文解字》释为“疾流”),引申为通透、彻底;“泄”表示液体流动(《玉篇》注“泄,漏也”)。二字组合形象描述流体急速穿透的状态。

二、中医专业释义 在《黄帝内经》中首次作为病症术语出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胜则濡泄,寒胜则洞泄。”此处特指寒邪直中脏腑引发的急性腹泻,症见水样便、肠鸣腹痛。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进一步区分:“洞泄者,空洞无物,直漏下也”,强调排泄物清稀、完全不化的特征。

三、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双重含义:

  1. 医学层面:延续中医定义,指急性腹泻病症
  2. 文学修辞:比喻光线/水流急速穿透场景,如“阳光自云隙洞泄而下”的描写手法

该词在中医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达82.6%(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统计),日常语言中多保留专业医学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洞泄”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中医病症(常见含义)

  1. 定义
    洞泄是中医术语,指因阴盛内寒或湿邪困脾引起的严重泄泻(腹泻),症见大便稀溏、次数频繁如“水泻”。该病名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

  2. 病因与病机

    • 寒湿内盛:外感寒湿或脾胃虚寒导致水谷不化,清浊不分。
    • 湿邪伤脾:长夏湿气过盛,脾失健运,引发腹满、身重、肠鸣等症状。
  3. 典型症状

    • 持续性腹泻,排泄物清稀如水;
    • 伴随腹痛、肠鸣(腹部咕噜声)、小便不利;
    • 严重时可致虚脱。
  4. 治疗与方药
    中医常用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的方剂,如:

    • 香橘丸、四苓散:调理脾胃,祛除湿邪;
    • 葛根芩连丸:针对湿热型泄泻。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作为成语时,“洞泄”读作“dòng xiè”,意为泄漏秘密或隐私,如“机密洞泄”。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或口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提示:若涉及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勿自行用药。

别人正在浏览...

捱风缉缝暴崩宝王背气苯甲酸操神陈言务去椽桷出厂价格触禁慈心电射雕素对亲薾然二学凡俚飞播佛图户高着儿寡居贯比谷贱伤农横作囏劬交待节敛九共吉祥坐枯雪老者雷打不动棱郭胧明嵝领茂遂媒媾殴曳排子车苹果緑千儿八百契交儒生善败绳削深情厚谊水几水秀山明四郭唐伯虎委化伟士卫侍象路硝化宵游宫西鄙斜交希骥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