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魏公 曰:‘兵贵先声后实,今 谅祚 势方桀驁,使闻 陕西 骤益二十万兵,岂不震慴?’”
“先声后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ān shēng hòu sh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先以声势威慑对手,再以实际武力决胜的战术策略。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在军事或竞争中,先用声势、舆论等威慑对方,削弱其士气,随后再以实际力量进攻或解决问题。这种策略强调心理震慑与实际行动的结合。
该成语也可泛用于非军事领域,例如谈判前通过舆论造势、商业竞争中提前展示技术优势等,均属“先声后实”的体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文献原文或历史战例,可参考《史记》《三国志》等典籍,或查阅网页中标注的权威来源。
先声后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先说大话或吹嘘,后面却无法兑现实际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虚张声势,空谈无实。
拆分部首和笔画:先(先日早)声(升各)后(彐攵)实(正十土)
来源:《左传·昭公元年》:“夫凡有所始者,未有不有所终者也,不终者何也?直声而已矣。”这句话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开始和一个结束,如果只是说而不做,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人们就引用了这句话中的“直声而已”来形容只说不做的人,形成了这个成语。
繁体字:“先聲後實”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先声後实
例句:他总是先声后实,答应了很多事情却从来没有兑现过。
组词:先行、先人、实事求是、先贤
近义词:只说不做、言过其实
反义词:言行一致、有言有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