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列女传的意思、列女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列女传的解释

[stories about the famous women] 西汉刘向编著,讲古代一些有名妇女的故事。现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续列女传》是后人续的)。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列女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记述女性事迹的传记类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训诫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内容构成及历史影响角度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列女”指“众女子”,尤指“品行卓异可为人楷模的女子”。“传”即传记。书名意为“众多杰出女性的传记”。需注意“列”通“烈”,但涵盖范围广于“贞烈”,包含贤明、仁智等多元品德。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

由西汉学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编撰。时值汉成帝时期,后宫纷乱,刘向借整理历代女性典范与反面案例,编书八卷以劝诫帝王(《汉书·楚元王传》载:“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


三、内容结构

全书分七类记述105名女性事迹,每类末附评语(“颂”):

  1. 母仪:如孟子母断机教子;
  2. 贤明:如陶答子妻谏夫避祸;
  3. 仁智:如孙叔敖母察子仁德;
  4. 贞顺:如召南申女守礼拒婚;
  5. 节义:如鲁义姑姊舍子救侄;
  6. 辩通:如齐管妾婧释疑助夫;
  7. 孽嬖:如妲己、褒姒祸国案例。

    末卷《续列女传》为后世增补。


四、历史影响

  1. 开创女性传记体例:首部系统记载女性群体的专史,为后世《后汉书·列女传》等奠定范式;
  2. 伦理教化经典:明清时与《女诫》并列为闺训教材,塑造传统女性价值观;
  3. 文学价值:叙事简练,情节生动,具早期小说特征。宋代摹本插图(如顾恺之风格)成为版画艺术珍品。

五、书名演变考辨

“列女”本意“诸女子”,唐代后因强调贞烈,“列女传”渐被称作“烈女传”。但刘向原著涵盖各类德才女性,非仅表彰贞节(如《辩通》篇载齐国女子以智辩救父)。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汉书·楚元王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刘向《列女传》原文(国学大师网站
  4. 中国国家图书馆《列女传》宋刻本影印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列女传》是西汉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传记性史书,主要记载中国古代妇女的事迹,旨在通过正反面案例宣扬儒家伦理观念,为宫廷及社会提供道德教化。以下是关于该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背景

  1. 作者与成书目的
    《列女传》由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前77—前6)编撰。因当时外戚专权、宫廷风气奢靡,刘向希望通过记载妇女事迹“戒天子”,强调“王教由内及外”,即从皇帝身边的后妃、外戚开始整顿伦理。

  2. 书名含义
    “列女”意为“诸女”,涵盖各类女性,包括贤德典范与反面案例,并非仅指“贞节烈女”。书名体现其综合记录的性质。


二、内容与结构

  1. 分类与篇目
    全书共七卷,分七类记载了105至110位女性故事:

    • 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正面形象,共89篇);
    • 孽嬖(负面形象,15篇)。
  2. 代表性人物

    • 宿瘤女:齐国采桑女,因坚守职责、直言进谏被齐闵王立为后,倡导节俭治国。
    • 尹氏:十六国时期西凉太后,以政治远见劝阻儿子发动战争,失败后坚守气节。

三、历史意义与评价

  1. 首创性
    它是中国第一部专述妇女群体的史籍,兼具传记与教化功能,开创了“列女类”史书体例。

  2. 儒家伦理载体
    通过故事传递“孝道”“忠贞”“智慧”等儒家价值观,如宿瘤女强调“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内在德行重于外在修饰)。

  3. 后世影响
    为《后汉书·列女传》等后世女教书籍提供范本,但部分内容被强化为对女性“贞节”的单方面要求,与刘向原意有所偏离。


四、现代视角

书中故事多取材民间传说,文学性强,但部分情节可能带有时代局限性。现代研究更注重其史料价值及对古代性别观念的分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人物故事或思想内涵,可参考《列女传》原文及历代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敖客阿土生边最逼赶鄙家糙漆诚直篼笼短后端原敦贞憣校風騎敢死队鼓笔寒将好吹牛涸旱花緑头毁室胡帽夾裆箭猪久惯可罕魁旷揽辔中原犂春理极溜刷伦望名声过实明说内奄青廓蜻蛉清乂清祉启请裘褐痊安荣膴散木散胙沙虱绳菲食不兼肉十二道时台书行肆觐讨生活填填王旅蚊幌握递瞎吵八嚷详刑邪逆息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