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蜻蛉的意思、蜻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蜻蛉的解释

(1).蜻蜓的别称。一说极似蜻蜓。惟前翅较短,不能远飞。 南朝 齐 谢朓 《赠王主簿诗》之一:“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蜻蛉,一名青亭,一名胡蝶,色青而大者是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蜻蛉》

(2).指一种小船。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临津怀古》词:“我买蜻蛉刚六尺,红树之中斜繫。”参见“ 蜻蜓舟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蜻蛉”一词的含义可从生物学和文学文化两个层面进行解析,具体如下:

一、生物学含义

  1. 基本定义
    蜻蛉是蜻蜓目(Odonata)昆虫的通称,包含蜻蜓和豆娘两类。其中,豆娘属于束翅亚目(Zygoptera),体型纤细,翅狭窄且静止时垂直叠于背部;蜻蜓则属于差翅亚目(Anisoptera),体型较大,翅宽且平展。

  2. 形态特征

    • 体型细长,复眼大而突出,触角刚毛状,翅膀透明且具网状翅脉。
    • 豆娘体长1.5-7厘米,前翅较短,飞行力较弱;蜻蜓体型更大,飞行能力更强。
  3. 生活习性

    • 食性:成虫为肉食性,捕食蚊蝇、蚜虫等害虫,是益虫。
    • 繁殖:幼虫水生,尾端具叶片状尾鳃用于呼吸;交配时成虫常一前一后飞行,卵产于水中。

二、文学与文化含义

  1. 古汉语中的别称
    古代文献中,“蜻蛉”常指蜻蜓,如《本草纲目》记载其别称“纱羊”,并描述不同颜色种类的名称(如赤卒、江鸡等)。

  2. 象征与比喻

    • 因体态轻盈,常被赋予“自由”“灵动”的意象,如南朝谢朓诗句“蜻蛉草际飞”。
    • 在部分语境中,也代指小船,如清代诗词“我买蜻蛉刚六尺”。

三、现代应用

蜻蛉既是生物学中一类昆虫的统称,又承载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意意象,兼具科学价值与人文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蜻蛉的意思

蜻蛉是一种昆虫,属于蜻蛉目、蜻蛉科,学名为Odonata。它们的体长一般在2-4厘米左右,身体细长,翅膀透明,常见于静水中、花草丛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蜻蛉的拆分部首是虫,共有10画。

来源和繁体

蜻蛉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字,现为汉字,它也是一个传统的词汇。在繁体字中,蜻蛉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蜻蛉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可能有些差异。

例句

蜻蛉翩翩飞舞在花丛中。

组词

蜻蛉翅膀、蜻蛉点水、蜻蛉振翅、蜻蛉吟、蜻蛉舞

近义词

蜻蜓、飞蛾

反义词

蝉、蚂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