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粗陋衣服。《庄子·天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 成玄英 疏:“裘褐,粗衣也。”《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綺縞,傅粉墨,岂 鸿 所愿哉?” 宋 黄庭坚 《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负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
(2).泛指御寒衣服。《晋书·郄超传》:“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3).借指高人隐士。 金 元好问 《弘州赠曹子玉》诗:“丘园旧忆询幽仄,裘褐今闻识姓名。”
“裘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ú hè(部分文献注音为“qiú hé”,但主流读音为“hè”),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指用粗毛或兽皮制成的简陋衣物,常与隐士、墨家等崇尚节俭的群体关联。
广义上指冬季保暖的厚衣服,强调其御寒功能。
因裘褐象征朴素,后人以此代指甘于淡泊的隐士或贤者。
“裘褐”在不同语境中可分别指代物质层面的简朴衣物、功能性的御寒服饰 或精神层面的隐士象征。其含义需结合文献背景具体分析,但核心均围绕朴素、御寒、隐逸 展开。
裘褐(qiú hè)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具有多个含义。它可以指代衣着简朴、不华丽的外貌,也可以表示品格高尚、不妥协的精神。
裘的部首是衣字旁,包含9个笔画;褐的部首是衣字旁,包含13个笔画。
裘褐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一章中。这句话的原文是“鲁穆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人将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解为“人人有分明的角色和责任”,并用裘褐来形容人们应该以诚实、朴实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角色。
裘褐的繁体字为「裘褐」。
裘褐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近,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虽然衣着朴素,但品性却非常高尚,真是个裘褐之人。
2. 身穿裘褐的老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动摇。
1. 裘马:指穿着豪华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的人。
2. 粗褐:形容衣物简陋、朴素。
1. 朴素:指简单、不加修饰的风格。
2. 谦逊:描述虚心、谦虚的态度。
1. 华丽:形容豪华、奢华的风格。
2. 虚伪:指表面上假装真实而内心别有用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