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幺令的意思、六幺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幺令的解释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一:“《六幺》《水调》家家唱,《白云》《梅花》处处吹。”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腰鼓百面红臂韛,先打《六幺》后《梁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一棒轻敲昼鼓,《六幺》慢奏笙簧。”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荆公事辑》:“ 熙载 自击鼓, 屋山 舞《六幺》,每醉,以乐聒之,乃醒。”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六幺令”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牌名,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牌由来与别名

“六幺令”源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琵琶曲名,后发展为词调。其名称有多种解释:

  1. 音律特点:因曲调羽弦(五音中最细的弦)最小,节奏繁急,故称“幺”(小的意思)。
  2. 别名考据:又名《绿腰》《乐世》《录要》,据王灼《碧鸡漫志》记载,“六幺”可能因曲拍不超过六字而得名,或与“录要”(记录乐曲要点)谐音相关。

二、格律特点

三、文学应用与代表作品

  1. 词作主题:多用于抒情或咏史,如李纲《六幺令·长江千里》借江景抒怀古之思,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则描写女子相思情态。
  2. 曲牌发展:南北曲及京剧均吸收此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分属黄钟宫、仙吕宫;京剧作为无唱词的吹打曲牌,常用于官员仪仗场景。

四、文化影响

白居易《杨柳枝词》提及“六幺”的流行,印证了其在唐代的广泛传唱。后世文人通过次韵(按原韵和诗)等方式延续创作传统,丰富了该词牌的文学内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词作或格律细节,可参考《碧鸡漫志》等古籍或权威诗词解析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六幺令》的意思

《六幺令》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曲牌,源于中国。它是由和声和婉转的旋律组成的,常常被用来表达忧伤、离别等情感。

《六幺令》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六幺令》的拆分部首是“幺”,它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它的笔画数量是1。

《六幺令》的来源

《六幺令》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具体的来源和时间已经无从考证。这是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方式。

《六幺令》的繁体写法

《六幺令》的繁体写法为「六幺令」。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六幺令」的汉字可能有一些变体。然而,由于古代汉字形体演变的复杂性,具体的写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六幺令》的例句

她哼起了一首悲伤的《六幺令》,歌声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七幺令、八幺令、九幺令
近义词:七幺令、八幺令、九幺令
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