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廉介的意思、廉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廉介的解释

清廉耿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 輅 ﹞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质 性本卞急,好面折人过,然以廉介自居,未尝营生事,四方馈献皆不纳。”《明史·马谨传》:“ 谨 性廉介, 杨士奇 尝称为‘冰霜铁石’。”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 墨翟 之仁, 庄周 之高, 陈仲子 之廉介,自 汉 以后,可復得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廉介"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廉"和"介"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方正,特指为官或为人清廉自守、耿直不阿。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核心含义:

    • 廉:本义指厅堂的侧边,引申为棱角、锋利,再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污,即清廉、廉洁。《说文解字》释“廉”为“仄也”,段玉裁注:“廉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 介:本义指铠甲,引申为间隔、界限,再引申为独特、孤高、耿直、有操守。《说文解字》释“介”为“画也”,段玉裁注:“介,画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引申为特立、操守。
    • 合义:"廉介"结合了"廉"的清廉不苟取和"介"的耿直有操守两重含义,形容一个人清廉自持,正直不阿,有明确的道德界限和坚定的操守,不为外物所动。常用于形容官员或士人的高尚节操。
  2. 具体表现与语境:

    • 为官清廉:指担任官职时不贪污受贿,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生活简朴。例如:“他为官数十载,以廉介著称,家无余财。”
    • 品行耿直:指性格刚直,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例如:“其人性情廉介,从不阿谀奉承。”
    • 操守坚定:指在利益诱惑或压力面前能坚守道德底线,保持节操。例如:“面对重金贿赂,他展现了廉介的本色,严词拒绝。”
    • 孤高自许(有时略带贬义):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能指过分清高、孤僻,不近人情。但这层含义相对次要,且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 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 虽然"廉介"是一个古雅词汇,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特别是在评价历史人物、强调传统美德或描述某人具有极高道德标准时。其核心含义“清廉正直”在现代社会依然是被推崇的品质。
    • 使用时需注意其庄重、褒扬的色彩,通常用于正面评价。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廉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án jiè,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正直、清廉无私,强调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高洁的品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廉介”指清廉耿介,即为人正直、不贪污受贿,且性格刚正不阿。该词常用于褒扬官员或士人的道德操守。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1. 典籍来源: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的《辂别传》,文中提到:“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此处“廉介”被视作士人的外在修饰,与“忠孝信义”的核心品德形成对比。
  2. 后世用例: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官员“以廉介自居”,《明史》也以“廉介”形容官员刚正不贪的品格。

三、用法与场景

四、相关延伸

五、例句参考

  1. “为官38年,他‘不忍一日不尽心民事’,‘刚正廉介,卓然自立’。”
  2. “君子虽重廉介,不可无含垢纳污之雅量。”

总结来看,“廉介”是对高尚品德的凝练表达,既包含廉洁自律,也强调性格的刚直不妥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

别人正在浏览...

本数步爵采风问俗惭凫企鹤查账驰腾冲斗冲销簇叶答覆倒车大心断谊碓头厄尔尼诺现象发见法脉准绳翻陈出新风动工具冯驩折券蜂气汾曲负床之孙郜大鼎高贵阁正挂镰关圣帝君鬼灵瑰奇国权訇磕环封户型进禀几头绝世超伦孔阜雷作凉凉踽踽林甸利爽美姿姿靡既偏倒品字梅楸棋曲子相公叡质上冬山舍慎虑四伐诵叹铁石心肠望汉月瓦枕饷馈伭贶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