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ger]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Felis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6*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1).兽名。虎的通称。 宋 苏辙 《湖阴曲》:“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 元 王恽 《赵邈龊虎图行》:“耽耽老虎底许来,抱石踞坐何雄哉。”《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我们山里,可就出来一隻硕大的老虎。”
(2).比喻超群出众的人。 宋 何梦桂 《沁园春·寿毅斋思院五十二岁》词:“是词林老虎,文场威凤,人中祥瑞,天下英奇。”《新华月报》1965年第2期:“二十六届同 匈牙利 团体比赛,重要的是打赢 别尔切克 ,这是一只老虎。”
(3).喻指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单位或个人。《人民日报》1984.1.11:“群众先后七次向市委领导揭发 李佐君 多占住房的问题,称他是房老虎。”
(4).喻指对人造成危害的事物。《解放日报》1984.3.26:“如果忽视用电安全,那么,电老虎不讲情面,一旦酿成事故,后悔莫及!”《文汇报》1984.9.9:“ 北京 人多车多,交通拥塞,要降服汽车喇叭这个声老虎谈何容易。”
(5).喻指消耗能源厉害的机器、设备等。《人民日报》1983.12.3:“这个局的船舶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船,是吃油胃口甚大的油老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老虎汉语 快速查询。
老虎是汉语中对大型猫科动物豹属虎种(Panthera tigris)的通用称谓,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动物学定义
指分布于亚洲的大型食肉猛兽,体型健硕,毛色黄褐具黑色条纹,额有“王”字斑纹。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为现存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91页将其定义为“哺乳动物,毛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性凶猛,力气大,夜里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畜”。
词源与字形演变
“虎”为象形字,甲骨文描绘猛兽巨口、利齿与斑纹的特征。《说文解字注》释:“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强调其兽中霸主地位。“老”字前缀表敬畏,凸显其威猛特性。
勇猛与权威象征
传统文化中,虎象征勇武、威严,如“虎将”喻指骁勇善战的将领,“虎符”为古代调兵信物。《汉语大词典》引《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反映其权威意象。
危险与威慑隐喻
“拦路虎”喻阻碍,“纸老虎”指外强中干,《红楼梦》中“虎狼药”比喻药性峻烈。此类用法见于《汉语惯用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对“虎”的负面象征解析。
权威参考文献:
“老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的大型猛兽,学名Panthera tigris,其词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
生物学特征
体长可达3.3米,体重300公斤,拥有橙黄色毛皮与黑色条纹的独特斑纹。犬齿长度可达9厘米,掌击力量超过1000公斤,属于陆地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主要捕食鹿、野猪等有蹄类动物,独居且具领地意识。
地理分布
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东亚至东南亚,现今栖息地碎片化,95%野生种群集中于印度、东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为现存主要亚种。
文化象征
在东方文化中代表勇猛与权力(如中国“虎符”调兵),印度教女神杜尔迦坐骑为虎;西方文学常将其塑造为危险象征(如布莱克诗歌《老虎》)。
生存现状
全球野生数量约3900只,被IUCN列为濒危。盗猎(虎骨等制品需求)和栖息地丧失是主要威胁,中俄等国已建立跨国保护区,印度通过“老虎计划”使种群从1973年的1800只增至当前2967只。
语言衍生
汉语成语“如虎添翼”比喻强上加强,英语"paper tiger"(纸老虎)指外强中干。马来语"harimau"既指虎也喻勇士。
安流跰跚笔头不倒避乡髀殖谄嫉崇本冲弱大撒手掉舌鼓唇定在地缘董督分祷付账刚质古皇氏还锦横坠后档华族监视接吻拥抱节镇近官九烈三贞镌损钜杰砍伐考量亮槅连头厉害令闻令望柳星律学棉柴蹑击刨花抛声调嗓佩印劈脱铨品濡须三表沙堤沙三手勑枢精驷騵俗吏孙友探察踏云铁板红泪录土圞儿卫护乌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