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舌的意思、兩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舌的解釋

(1).言語反複,前後不一。 漢 焦贛 《易林·坤之夬》:“一簧兩舌,妄言謬語。”原注:“一簧者,即《詩》所謂‘巧言如簧’;兩舌,言不一也。” 明 李贽 《四書評·論語·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叫他去想,不是説竟‘不臧’也。竟説‘不臧’便是兩舌。”

(2).毀譽,兩種評價不一。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九:“自古有盛名之士,一為宰相,遂失令聞者,此何以故?曰,或以廉穢判若兩人,或以恩怨橫遭兩舌故也。”

(3).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趙樸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惡:1殺、2盜、3淫、4妄語、5兩舌,即挑撥離間……即是十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兩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指代“在雙方之間挑撥是非、制造矛盾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兩舌”原指舌頭分叉,比喻言語反複、表裡不一的行為。具體表現為:

  1. 挑撥離間:在甲面前說乙的壞話,在乙面前說甲的壞話,導緻雙方關系惡化。
  2. 言行矛盾:說話前後不一緻,或當面與背後态度迥異(與“二舌”含義相近)。

二、文化及宗教背景

在佛教中,“兩舌”被列為口業惡行之一,認為其危害性極大:

三、具體表現

  1. 搬弄是非:虛構或誇大事實,例如将他人私下抱怨添油加醋傳播。
  2. 毀譽不一:對同一事物在不同場合給出相反評價。
  3. 表裡不一:表面贊同卻背後诋毀(與“二舌”行為相似)。

四、社會危害

五、相關概念辨析

與“二舌”的區别:


如需了解佛教“十惡業”等更系統的倫理體系,可參考、6的宗教典籍解析;日常語境下的使用案例可查看、4的通俗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兩舌》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貶義。它指的是一個人在言談中表現出虛僞、狡詐、善于說些假話或講話不忠誠的特征。這樣的人常常會在不同的場合掉轉舌頭,說一套做一套,捧着心裡的鬼胎。《兩舌》還可用于形容某些文字或言論具有二義性、模棱兩可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兩舌》的拆分部首是“舌”,它是“言”字的變體,也代表着話、言語,是“言”字的變體。《兩舌》的筆畫數為9畫。 來源:《兩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其中有一篇名為《周南·桃夭》的詩,其中有一句描述桃樹的“二矣傯異,矜民所穉”(《詩經·周南·桃夭》)。在這句話中,“二矣傯異”中的“異”字就有“兩舌”的意思。 繁體寫法:《兩舌》的繁體寫法為「兩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中,舌的寫法是「舌」。在一些古代文物或碑刻中,可以看到一些古漢字的不同寫法,但整體結構與現代的寫法仍然相差不大。 例句:他常常對我們表露好意,但我始終覺得他是個兩舌之人。 組詞:善于言辭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兩舌之人,他們善于利用自己的口才來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 近義詞:奸詐、狡猾、欺詐、口是心非 反義詞:直言不諱、真誠、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