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凘的意思、冰凘的详细解释
冰凘的解释
亦作“ 冰澌 ”。1.解冻时流动的冰。 宋 苏辙 《游城西集庆园》诗:“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輭。”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自在开帘风不定,颼颼,池面冰澌趁水流。” 清 曹寅 《后陶留饮香河书屋》诗:“无多柳叶连桥暗,渐减冰凘落照斜。” 清 吴锡麒 《春霁图》曲:“响冰澌急溜放前沽,洒斜阳破6*网拦横浦。”
(2).冰棱。 宋 张元干 《夜游宫》词:“半吐寒梅未坼,双鱼洗,冰澌初结。”《金史·世祖纪》:“时十月已半,大雨累昼夜,冰凘覆地, 乌春 不能进。” 元 王子端 《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词:“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形容妇女的皮肤;.形容梅花的高洁)。 炭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凘的解释 凘 ī 解冻后随水流动的冰块:“流凘纷兮将来下。”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冰凘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冰凘”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解冻时流动的冰
指春季冰面融化后随水流动的冰块,常见于诗词中描写初春景象。例如:
- 宋·苏辙《游城西集庆园》诗:“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輭。”
- 宋·周邦彦《南乡子》词:“池面冰澌趁水流。”
-
冰棱
指冰凝结成的尖锐形态,多用于形容寒冷环境中的冰晶或冰柱。
二、字形与读音
- 拼音:bīng sī
- 字形拆分:
- “冰”指水凝结的固体;
- “凘”为形声字,从“冫”(冰)、“斯”声,本义即解冻的流冰。
三、文学中的运用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词,通过“冰凘”意象表现季节更替或清冷意境。例如清代曹寅的诗句“渐减冰凘落照斜”,描绘了冰消融时夕阳斜照的画面。
四、相关词汇
- 同义词:冰澌、冰凌
- 关联词:凘涣(冰融化)、凘流(流动的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用法,可参考宋代文学作品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凘这个词是描述冰冻的状态或者严寒的寒冷。它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口,冫表示冰,口表示声音。它的笔画是7画。该词源自汉语,很早就开始使用。在繁体字中,冰凘的写法为冰凍。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对于冰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写法,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下是一个冰凘的例句:“这个冬天真的很冰凘,记得多穿些衣服。” 冰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冰凘寒风、冰凘天气等。它的近义词可以是冰封、冰冻,反义词可以是炎热、温暖。
别人正在浏览...
阿街暗投骜狠梆子贲华璧流趵趵豺狼虎豹车仆遄疾春瑞大从大梵天啖食地胄法儿发函返潮公权公是公非瓜子玉贵当含梗和好闳中肆外欢荣毁伤货师嚼裹儿佳器矜张机颖开屏苦趣类列龙施陆大夫鲈乡迈终瞑光奶油逆信驽闇碰湖贫户普天之下劬劳之恩屈申揉耳柔濡软棉省牲设主人时杰蒐括素飈岁醪土俑为国捐躯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