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产的意思、官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产的解释

指逃亡人户及抄没等项入籍于官府的产业。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初, 洪武 十八年,恩詔 应天 五府州为 兴王 之地,民产免租,官产减租之半。官产者,逃絶人户暨抄没等项入籍於官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产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依法所有、管理并支配的公共财产,其核心特征在于权属主体的行政属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官产特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所持有的不动产或动产”。这一概念在《法学大辞典》中被进一步细化为“国家基于行政管理职能而占有、使用的资产,包括土地、房屋、设施等实物形态资产”。

从历史沿革看,官产制度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公田”制度。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已出现“官田”“官舍”等概念,其管理权归属王室及诸侯。现代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为官产保护提供了法理基础。

当前官产管理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监管。在实践层面,官产与“公产”存在细微区别:前者强调管理主体的行政属性,后者则侧重财产用途的公共性。

网络扩展解释

“官产”指代官府所有的产业,具体含义和解释如下:

  1. 核心定义
    指因逃亡人户、抄没财产等原因被收归官府的产业,属于公家所有。例如明代的政策中,官产可享受减租待遇。

  2. 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官产者,逃绝人户暨抄没等项入籍于官者也”,说明其来源包括无人继承的民产或犯罪被没收的财产。

  3. 法律与社会意义
    官产与民产相对,属于国家或地方官府直接管理的资源,私自破坏或侵占官产属于违法行为(如古代私自伐木即被视为破坏官产)。

  4. 近现代延伸
    随着时代演变,“官产”一词也可泛指政府机构持有的固定资产或公共资源,但核心仍保留“公有属性”。

总结来看,“官产”是中国古代至近代对官府所有资产的特称,其形成原因和法律地位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夏稻贝利鼻洟孱细赤金答辞单使定见底行房改刚肠嫉恶攻刺黑黶合羣闳衍贱称艰乏健美肩摩角饮交争祭吊解龟精唇泼口锦轩禁祝激飏积夜举棋若定口味快餐诓嘴雷作敛去撂交罗午盟祝闹玩笑鲇鱼缘竹竿排仗抢丧踵魂傔仆耆儒硕老区极如影随形三户亡秦傻虎虎柿饼世谊疏导泰辰填星蝭蛙投归妥善顽蒙文明小史无头案先倡咸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