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案的意思、梁鸿案的详细解释
梁鸿案的解释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词语分解
- 梁的解释 梁 á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 鸿案的解释 谓夫妻和好相敬。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 鸿 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丸熊。” 清 蒋士铨 《沁园春·题王蔗邨太守锦瑟词后》词:“头白矣,拥东方千骑,
专业解析
"梁鸿案"是汉语典故词汇,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该典故指东汉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的生活细节:孟光每日为丈夫奉食时,必"举案齐眉",将盛放食物的托盘高举至与眉毛平齐,以示对丈夫的敬重。该典故被收录于《汉语大词典》"举案齐眉"词条,释义为"形容夫妻相互敬爱"《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7页。
此典故包含三重文化内涵:
- 礼仪规范:案指古代进食用的短足木盘,举案动作体现汉代家庭礼仪
- 夫妻伦理:通过器物使用展现"夫义妇顺"的儒家伦理观念
- 隐逸精神:梁鸿作为"高士"代表,其典故常与"采薇""灌园"等隐逸意象并用
在文学应用中,该典故多见于婚庆题材作品,如《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用"梁鸿案"喻指理想婚姻状态。现代语言使用中,"梁鸿案"常作为"举案齐眉"的缩略表达,用于描述夫妻相敬如宾的关系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梁鸿案”是源自东汉时期梁鸿与孟光夫妇的历史典故,主要体现夫妻相敬如宾、恩爱的传统美德。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来源与典故
- 梁鸿是东汉隐士,家贫但博学,拒绝出仕,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生。后因避祸迁居吴地,寄人篱下,靠为人舂米谋生。每日归家,孟光都会恭敬地将食案举至齐眉高处递给梁鸿,以示尊重。这一举动即“举案齐眉”,成为夫妻恩爱的典范。
2.核心含义
- 夫妻互敬:通过“举案齐眉”的细节,强调夫妻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
- 安贫乐道:梁鸿夫妇甘于清贫、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也被视为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象征。
3.引申与文学应用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孟光接了梁鸿案”一句,借用典故反讽情节冲突。
- 后世以“梁鸿案”代指和谐婚姻关系,或用于诗词中表达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4.文化意义
- 该典故反映了儒家伦理中“夫义妇顺”的家庭观念,同时被赋予超越时代的情感价值,成为中华文化中夫妻关系的经典隐喻。
参考资料
- 典故出处:《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综合)。
- 文学引用:元代《西厢记》、明代《玉合记》(见)。
别人正在浏览...
谙尝安常履顺搬脣弄舌边衅笔头不倒采庸黪淡查究超前怆悢村学究吊临涤秽荡瑕帝家顿饱襎裷讽味風猷风雨同舟芬馨个展工业生产体系诡禁河鼓合室桓石虔来花衣火綳綳胡行脚骨拐骄惑窖货击鞭锤镫碣石馆紧治扃涂刊润老派连锤例会愆滞碁布星罗切磨柔翰软脚三折肱为良医师母誓念水下顺令探伸填密通上彻下透风屯亶秃厮王舍碗盏玮制箫管